陳靜 劉志遠
摘 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心理中心)承擔著處理危機干預的職責,心理中心專職教師在處理危機個案時,面臨著心理咨詢師與危機個案管理員的雙重角色沖突。該現(xiàn)象的產生有其積極和消極的影響。針對這一現(xiàn)象,文章作者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個案管理體制、生命安全第一、積極修復咨訪關系、接受督導等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教師;雙重角色;思考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心理中心專職教師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危機個案后,常直接介入危機管理中,承擔著心理咨詢師和危機個案管理員的雙重角色。據筆者了解,雙重角色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不同層次高校中。筆者小范圍隨機調查了10所高校,其中公辦院校4所(3所“985”及“211”高校,1所二本院校),6所民辦院校,均存在此現(xiàn)象。心理中心專職人員短缺。角色重合便于方便快捷處理危機等優(yōu)勢導致雙重角色現(xiàn)象的存在;然而雙重角色的沖突也對危機個案管理產生了消極影響,如破壞咨訪關系,增加后續(xù)幫扶學生的難度,加劇了雙重角色中專職教師的沖突與挑戰(zhàn)。因此,如何利用雙重角色的優(yōu)勢,避免問題的發(fā)生,值得探討與反思。
1.現(xiàn)實原因,人員短缺,人手不足
眾多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心理中心專職教師人員配比不到位,人員短缺。心理中心教師承擔了教學、咨詢、危機干預、行政管理等多項工作,在危機個案管理時,難免捉襟見肘,難以安排人手單獨承擔個案管理員的工作。
2.危機干預是心理中心專職教師的職責
在國外,個案管理員崗位是單獨設立的專人專崗;而在國內,進行危機個案管理是心理中心專職教師的職責之一。當心理中心專職教師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需要干預的個案時,個案管理無法轉交給其他部門處理。如果心理中心人手不足,或因分工等原因,無法交由中心其他教師處理,專職教師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了危機必須負責到底。
3.處理危機個案時方便快捷
進行危機處理常面臨與學生及家長溝通困難、時間緊迫的局面。心理咨詢師較熟悉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訴求,了解學生的家庭矛盾,學生也較信任咨詢師。因此由心理咨詢師與學生和家長溝通,是比較有效和方便快捷的選擇。
4.監(jiān)管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安全
在個案管理的框架下,當事人可以約束學生及家長的行為,如要求就診、服藥、住院、復查、家長監(jiān)護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監(jiān)控學生,保證安全,這是心理咨詢師很難做到的。
心理中心專職教師的咨詢師與個案管理員的雙重身份,對該個案的心理幫扶工作帶來了不良影響,如沖擊了心理咨詢的設置,破壞了咨訪關系,妨礙了心理咨詢的進一步開展,增加了后續(xù)幫扶學生的難度等。
1.對咨訪關系的影響
心理咨詢中,咨訪關系是心理咨詢關鍵的療效因子和有效的工作工具。個體咨詢中,咨詢師和來訪者的關系是相對穩(wěn)定而封閉的,但在危機干預中,咨詢師承擔個案管理員職責時,需要聯(lián)系輔導員或家長等,在缺乏充分討論的前提下,將會突破心理咨詢的設置。咨訪關系由原來相對穩(wěn)定和封閉的狀態(tài)變得半開放,影響來訪者對咨詢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影響心理咨詢工作的基礎。
2.增加了后續(xù)幫扶學生的難度
危機干預的學生,咨訪關系破裂后,非常容易脫落,就筆者小范圍的調查,危機干預后脫落的個案占到70%~80%,甚至更高。但是這類個案,正是十分需要心理咨詢的群體。咨訪關系的破壞,增加了重建信任感的難度,增加了學生心理咨詢的難度(不論是繼續(xù)咨詢還是重新選擇咨詢師),也增加了學校后續(xù)幫扶學生的難度。
3.不利于個案管理員職責的充分發(fā)揮
咨詢中的移情的影響,帶有感情色彩地執(zhí)行個案管理。咨詢倫理和咨訪關系的“羈絆”,無法公正和客觀,顧忌到心理咨詢師的身份,將對咨訪關系的破壞降到最低,有時候也無法充分實施個案管理員的職責。
4.當事人工作難度和挑戰(zhàn)增加
雙重角色下的工作對象及利益的沖突,咨詢倫理的沖突等,使得當事人承擔了雙重標準和雙重責任,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和挑戰(zhàn)。
工作對象及利益體的沖突。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來訪者),為學生本人利益服務;個案管理員需同時為學生、校方和家長的需求和利益服務。而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常常存在矛盾與沖突。
1.建立完善的個案管理體制
目前多數高校,心理咨詢師和個案管理員的角色是重合并行的,基于該現(xiàn)狀有以下幾點啟發(fā)和建議。
設置個案管理員,由心理中心專職教師擔任,分割心理咨詢師和個案管理員的角色和職責,使得心理咨詢師可以在正常和穩(wěn)定的咨詢框架下工作,減少雙重角色帶來的沖突和困擾,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支持。同時,也使得個案管理員可以拋開心理咨詢師身份的“羈絆”,高效地投入危機管理事務中來,使得管理規(guī)范化,整合和協(xié)調學生、校方、家長等多方訴求和利益,確保在多方博弈之下學生的利益最大化。
2.雙重角色間的取舍
不論是心理咨詢師還是個案管理員,當事人始終應把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當學生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時,可以損害咨訪關系進入到危機干預模式,執(zhí)行個案管理員的職責,確保學生安全;而當學生生命安全有保障時,應讓位于心理咨詢,維護好咨訪關系。
3.咨訪關系的修復
雖然當事人執(zhí)行個案管理員職能時可能會損害到咨訪關系,但與學生真誠而充分地溝通可以保護和修復咨訪關系;如需要與輔導員或家長溝通時,與學生充分討論將要作出的決策以及當事人所處的兩難境地,并持有真誠地態(tài)度,能夠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到當事人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解決問題。
真誠與充分溝通的有效性,一方面取決于個案已有的心理水平和人際觀念,另一方面取決于咨詢師的態(tài)度和談話技巧,因此咨詢師還要加強學習,提升自我的業(yè)務水準。
4.接受督導,自我反思
當事人雙重角色的切換和沖突,擔負的雙重標準與責任,心理層面和現(xiàn)實層面的問題等相互交織,可以通過自我反思和同行督導來幫助解決。
高校心理中心專職教師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危機個案,進入到危機管理后,常面臨著心理咨詢師和個案管理員雙重角色的沖突。雙重角色的重合并行,有其產生的原因和積極作用,但同時存在著眾多的沖突消極影響,如咨詢倫理問題、對咨訪關系的破壞、干擾個案管理員功能的發(fā)揮等。建議能夠完善個案管理機制,分割心理咨詢師和個案管理員的角色和職能?;谀壳半p重角色重合并行的現(xiàn)狀,建議兩種角色博弈時,堅持生命安全第一的總原則。通過與學生真誠充分地溝通修復咨訪關系,維護心理咨詢在心理支持和幫助中的功能。另外,當事人要時刻反思,接受同行督導。
[1]吉明明.試論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團體成長[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
[2]陸曉花.復合型隊伍、高效能培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的新思路[J].學理論,2012(16).
[3]丁笑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2016(7):133-135.
[4]馮鐵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現(xiàn)狀及政策建議[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