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樂嬌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小學教育當中入門性課程之一,對于學生的成長、學習有著直接性的幫助,屬于基礎課程。因為小學生本身的生活能力、習慣等方面的特殊性,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實際教學中的難度較高,整體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對此,文章詳細分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實施體驗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為今后相關教育者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體驗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體驗學習是國外教育者率先提出的一種教學理念。我國對體驗學習的研究并不多,同時大多數(shù)都是研究中小學教育。在教育中主要是側重于思想政治、高效管理等方面[1]。對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技能培養(yǎng)中合理引用體驗學習,有利于整個教育工作的規(guī)范與長遠發(fā)展。
1.優(yōu)化教學方式,突出情境體驗
體驗本身是一種心理層面上的感受,涉及理解、感受以及領悟等方面。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體驗當中,從而達到趣味激發(fā)的目標[2]。
例如,在《當災害來臨時》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體驗性活動,在調(diào)動學生參與熱情的同時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課程教學中,教學目標是以學生掌握災害來臨時的逃生與互救能力為核心,在傳統(tǒng)課堂當中教師普遍會采取口述性的方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的學習熱情較低,同時學生掌握的情況也并不理想。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情境體驗的方式帶動學生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引出關于自然災害的話題,如地震,之后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建環(huán)境氛圍,可以播放一些電影片段,讓學生形成危機感,此時再引出關于“地震中的逃生與互救方法”的話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參與熱情更高,同時教學效果也會更加理想。
2.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應該在思想上讓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技能引起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在實際行動中讓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實踐能力引起重視,將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納入課堂中來,讓綜合實踐活動課課堂變得更加貼近生活,拉近理論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找到親切感,從而產(chǎn)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長在“水”中的蔬菜》課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采取體驗式的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到體驗研究當中,對生活當中常見的蔬菜進行分析。因為學生成長原因,部分學生對長在“水”中的蔬菜認識并不全面,學生接觸較少,所以參與熱情可能會較低。對此,可以先借助激勵性的問題引出話題,如“是否了解或見過水培蔬菜,這里的水是我們喝的水嗎?”讓學生進行思考,課堂教學針對性會更加突出,同時學生參與熱情也會更高。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體驗式教學的流程在于引導學生投入實踐活動當中,突出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借助體驗的方式實現(xiàn)目標。實踐體驗活動當中的活動設計不僅需要與課程相關,同時也需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 相關。
例如,在《交通安全伴我行》這一課教學中,便可以采取“交通事故”作為案例,讓學生分別扮演“行人”“車輛”“交警”,圍繞不同的違法違紀行為開展扮演活動,借助扮演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熱情以及學生對所呈現(xiàn)內(nèi)容的印象,強化整體教學質(zhì)量。這一種體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選擇一種學習方式,如手抄報、宣傳畫或倡議書,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保障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基本前提,這種推動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健康、能力健康,更重要的是技能得到提升。在教育中借助體驗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技能的培養(yǎng)重視度,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社會、企業(yè)、學校、生活相銜接的教育環(huán)境,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能力、素質(zhì)共同提升的培養(yǎng)目的。
[1]李樹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核心素養(yǎng)與評價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6(7):14-23.
[2]李寶敏.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18):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