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素芹
摘 要:與傳統(tǒng)閱讀模式相比較,群文閱讀模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提高了閱讀效率。然而,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運用群文閱讀模式呢?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fā)閱讀素材,旨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閱讀概括能力。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效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7-01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77
所謂群文閱讀是指圍繞某一主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閱讀幾篇文章,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法。群文閱讀教學中,在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時間里,教師安排學生閱讀幾篇主題相似的文章,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一、 圍繞主題,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
群文閱讀教學要圍繞主題,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確保學生閱讀到好文章、好書籍。在閱讀課堂上,教師不能盲目參考教學大綱,還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等,選擇合適的閱讀主題、閱讀文本。同時,選擇文章時,既要考慮文章的寫作特點,還要考慮文章的表達方式,篩選出有特色的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圍繞著“父愛”這一主題展開論述,本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圍繞著“父愛”這一主題,讓學生閱讀《我眼中的父親梁實秋》《藏在被子里的愛》《父愛如山》《我和爸爸》這四篇文章。通過閱讀與本節(jié)課主題相似的文章,加深了學生對父愛的認識,也感受到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僅僅圍繞著教材中的文章展開教學,然而,群文閱讀的運用,學生能從多個角度感受父愛,了解到每個人眼中父親是怎樣的形象。
二、 依據結構,設計和組合不同的文章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通常要依據結構層次,選出學生感興趣的文章。閱讀的形式、主題多種多樣,比如:舉一反三閱讀、分組閱讀、分角色閱讀等。然而,閱讀教學中該如何訓練閱讀呢?首先,要考慮到閱讀目標,以此為依據,開展重復性閱讀。重復性閱讀中,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到不同文章的內涵。其次,要考慮閱讀效率,適時開展舉一反三閱讀。舉一反三閱讀是學習文本中主人公的精神,并反思自我,并在生活中約束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說明文。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說明文有一定的閱讀基礎。這篇說明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在四年級時,學生就接觸了說明文這一題材,如:《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閱讀《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時,教師要節(jié)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重復閱讀這兩篇文章,分析總結說明文的寫作特點。通過將同一題材的文章組合起來,既幫助學生鞏固了之前所學的知識,又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群文閱讀中,挖掘這兩篇文章的共同之處,快速完成老師所安排的閱讀任務。
三、 聯(lián)系讀說,感受語文閱讀的魅力
群文閱讀彌補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表達自我的空間。群文閱讀中,教師要聯(lián)系讀說,在讀說中真正感受語文閱讀的魅力。理解文章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朗讀。通過朗讀,揣摩字詞,理解文章的內涵?!叭嚼首x法”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即:學生自己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師生共同品讀。該方法也被運用到群文閱讀中。教學中,教師要節(jié)選優(yōu)美的片段,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理解片段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進一步提升群文閱讀的效率。群文閱讀教學中,讀說不是全部,教師要延伸閱讀主題,控制好閱讀課堂的氛圍。
《金錢的魔力》是馬克·吐溫短篇小說《百萬英鎊》中的一個片段,由于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學習小說這一體裁的文章時,會覺得比較困難?!督疱X的魔力》記敘了“我”去裁縫店買衣服,伙計和老板在金錢的沖擊下,由尖酸刻薄到熱情的變化。要想讓學生感受作者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每一位人物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教師應給學生留出自主閱讀的空間和時間,認真揣摩文章的句子,了解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同時,教師要示范朗讀,利用風趣幽默的語調,表現出不同人物的形象。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探討作者的寫作方法,總結人物形象的特點。在群文閱讀中,密切聯(lián)系讀說,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進一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善于提問,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新課程標準中曾明確指出:“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占據主體地位?!睂τ谡Z文教師而言,要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善于提問,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當然,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閱讀感受,強化學生的認識,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群文閱讀的閱讀量較大,每位學生的關注點存在差異,為此,教師應科學的設計課堂問題,利用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每位學生借助問題都能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另外,恰當、科學的評價必不可少,保護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得他們積極融入到閱讀教學中,打造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讓語文課堂綻放光彩。
閱讀《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文章時,教師讓學生閱讀《我的童年》《懷念母親》這兩篇文章。閱讀課堂上,雖然學生占據主體地位,但是教師仍然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圍繞著閱讀文本,提出課堂問題,如:《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小苗”和“大樹”分別指誰呢?這篇課文與之前所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之處呢?《我的童年》中為什么作者說他的童年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呢?《懷念母親》中作者筆下的母親僅僅是指親生母親嗎,還是另有他意?在問題的驅使下,群文閱讀有了方向,學生不再是盲目閱讀,促使閱讀效率也有所提高。
五、 結語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法,學生擁有了自由的閱讀空間,閱讀興趣自然會得到提高?,F階段,群文閱讀還沒有得到大規(guī)模實行,其仍然處于摸索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不斷創(chuàng)新群文閱讀,提高語文閱讀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何立新,王雁玲.基于問題解決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嘗試[J].語文建設,2017(4).
[2] 盛雅琦,張輝蓉.群文閱讀: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挑戰(zhàn)與機遇[J].教師教育論壇,2017(6).
[3] 葉正國,任天彪.群文閱讀教學低效反思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