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中學生輕視生命的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愛護生命的教育。初中時期是學生的生命觀、價值觀等形成的重要階段,而生物學科正是研究生物圈的生命現(xiàn)象的課程,因此,將生命教育滲透于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學科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引導他們健康的成長。本文將論述從教材內(nèi)容、實驗內(nèi)容、實踐內(nèi)容、拓展內(nèi)容四個方面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生命教育;滲透;初中生物
探索人類生命發(fā)展的歷程以及生物圈生命的組成等是一個有趣且有意義的活動,而生物學科的學習正是這一有趣活動的集中體現(xiàn)。研究初中生物學科的組成不難發(fā)現(xiàn),其涉及的內(nèi)容多為生命及生物圈的相關內(nèi)容,而初中時期是學生認識生命且正視生命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學生將可能輕易做出輕視自己生命甚至危害他人生命的舉動。因此,將生命教育滲透于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 注重教材內(nèi)容教學過程中生命基礎知識的教育
初中生物學科教材的編制以生命基礎知識為主,從生物圈和生物、生命活動的調(diào)節(jié)到生物圈中生物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不僅涉及生物圈中的人類的起源與發(fā)展,也闡述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命的由來與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注重教材內(nèi)容涉及的生命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初步掌握生命發(fā)展歷程的不易,從而讓學生初步認識生命的重要性。例如在《人類的起源和進化》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向?qū)W生展示人類從森林古猿到原始人類以及到目前我們可以思考、直立行走等高級進化的人類這樣一個漫長而艱辛的發(fā)展過程,讓學生通過看課件相關的圖片及小視頻,了解人類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所經(jīng)歷的痛苦與掙扎,從而理解目前人類的來之不易以及每個個體生命的珍貴之處。教材生命基礎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初步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惜生命,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意識。
二、 注重實驗內(nèi)容教學過程中生命強化認識的教育
如果說教材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停留在圖片以及文字等靜態(tài)的過程中,那么實驗教學中將展示給學生一個動態(tài)且鮮活的生命,這種真實且直觀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強化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感受真實的生命,去強化對生命的認識,去切實的感悟生命,從而更加重視生命。例如在《生物體的基本結(jié)構(gòu)》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用顯微鏡去觀察人類肉眼不可見的生命體,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動物細胞、植物細胞以及細胞的生活等現(xiàn)象,從而讓學生在觀察鮮活的生命的過程中形成敬畏生命的意識。只有通過實驗教學,學生才能清楚地了解從細胞到生命個體,其都是經(jīng)過不斷的選擇與被選擇才能存活下來,細胞的生活是如此,動植物的生活是如此,人類的生命亦是如此,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 注重實踐內(nèi)容教學過程中生命內(nèi)涵認識的教育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的學習都要通過實踐去驗證,通過實踐教學驗證的教學內(nèi)容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且在實踐驗證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例如在教學《環(huán)境中生物的多樣性》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校園附近的野外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田野進行自我探索與觀察,學生不僅能看到多姿多彩的植物,還能注意到大小各異的動物,好學的同學還將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包含的微生物。不可否認,田野是個小型的生物圈,其中包含的生命不計其數(shù),學生在田野中不僅能感受到不同于課堂教學的嚴謹氛圍,更重要的是學生直觀且充分的觀察到了生命的多樣性,且在這一過程中去體會生命的內(nèi)涵。對于生命的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有著課堂教學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只有讓學生親近生命,才能讓學生充分的認識生命的內(nèi)涵,感受生命賦予世界真正的含義。
四、 注重拓展內(nèi)容教學過程中生命感悟認識的教育
初中時期的生物教學其主要目的還在于讓學生充分的了解生命的相關知識,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而有限的課堂教學即教材內(nèi)容不能讓學生充分的感悟生命,教師可以通過安排合理且有效的拓展內(nèi)容,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生命。教師可以從兩點展開拓展內(nèi)容的教學:第一點,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開展拓展內(nèi)容的學習,教材中有DIY和STS板塊,有相應的拓展內(nèi)容,可以讓感興趣的學生通過拓展搜索去了解與感悟課程之外的生命教育;第二點,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與生命教育相關的主題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邀請專家等為學生講解生命有關的生物知識,讓學生在聽取講座的過程中逐漸感悟生命,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某一生命主題活動開展演講,準備材料的過程是學生查閱資料,不斷了解生命的真諦的過程,而演講的過程則是學生對自我生命感悟的一次匯報過程,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感悟了生命,且有助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的培養(yǎng)。
充分利用生物學科的特點開展生命教育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將生物學科的優(yōu)勢與初中生的特點相結(jié)合,通過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將生命教育充分的滲透于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讓兩者相輔相成,既讓生命的重要意義輔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又讓生物學科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生命觀。當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重視人類生命的重要作用,也要重視生物圈中其他生命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巨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媛荷.初中生物教學中遞進式生命教育實踐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8):14.
[2] 楊爽.初中生物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5(25).
作者簡介:陳燕,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