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理念,是教育教學的基石。數學中無處不生活,生活中也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直與生活脫軌,是制約數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性因素。文章主要對數學教學生活化這個問題進行探討,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主要途徑
新課標指出數學源于生活,應服務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吧罱逃^”融入到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我們注重學生所熟悉的生活體驗,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熟悉的事物教學,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構建,促進學生更好地感知和運用。
下面,就如何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這個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 營建數學教學生活化氛圍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zhàn)場,教學是否有效,40分鐘很關鍵。生活化是數學學科的主要特點,任何一個數學知識,都來自于生活,源于生活,生活是數學之源。如果教學中,教師能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與數學、生活“零距離”,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如摸球游戲是孩子們常玩的游戲,在教學《可能性》時,用一個不透明或者透明的袋子,裝入一個紅球和一個藍球,放在講臺上,讓學生小組為單位到前面摸球,活動中,把要摸球的學生的眼睛用紅領巾蒙住,并且提出要求,從口袋中,摸出一個球,先猜想可能摸出哪種顏色的球。每一個學生摸10次球,其他學生記錄下摸出的球的顏色,然后,將摸出的球放進袋子里,再摸球,然后,觀察記錄結果,摸出的藍、紅球的可能性哪個大?再多摸幾次,看看摸出的球的幾率是否差不多。這個游戲活動,直接將平時玩的游戲,在課堂上“上演”,孩子們的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高,并且,對于“可能性”的探究也主動積極。
教學《垂線與平行線》時,對于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呈現(xiàn)人們走過斑馬線的情境、陽光穿過樹林的情境、手電筒發(fā)出的光束的情境、陽光映射到水中的情境等,引出射線、直線和線段的概念,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也使知識增強了直觀性和生動性。
二、 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到生活中尋覓數學的蹤跡,通過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和樂趣。
如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讓學生根據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知識,到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哪些又是軸對稱。如人們結婚時,為了喜慶,要在大門口的兩側、婚房內張貼紅“囍”,這個“囍”就是軸對稱圖形;找到電梯的上下移動、推拉門、電梯里的人、傳送帶、汽車的行駛等平移的現(xiàn)象;找到電風扇、足球、陀螺、車輪、旋轉木馬、游樂場里的摩天輪等旋轉現(xiàn)象……教學《升和毫升》時,讓學生走進自己家的廚房、超市,找一找標有l(wèi)和ml的物品,通過觀察、感受理解l和ml的意義……生活中尋找數學,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強化學好數學的自信。
三、 引導學生生活中主動運用數學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運用,“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宗旨。傳統(tǒng)數學教學以灌輸知識為主,忽視知識的運用,造成知識和運用能力的割裂,導致數學教學效果降低。
學數學、用數學,是新課標對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如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時,對于利息、本息方面的知識,可以讓學生根據利率的知識,設計存款方案,是活期存款合適還是定期存款好;假如自己家買房子,是首付一部分,其他按揭合算,還是一次性付清劃算;學習了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給學生一塊鐵皮,讓學生制作一個沒有上蓋的圓柱體,怎么制作容積最大?怎么制作最省材料……解決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認識學好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更激發(fā)學好數學的愿望。
四、 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數學
“做數學”是數學學習的主要方面之一,這個“做”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做數學題,鞏固所學的知識,一個是動手實踐,突出數學的實踐性。不論是練習鞏固還是動手實踐,都應突出數學的生活化。
如學習了《時分秒》,筆者布置課外作業(yè):畫出幾個時鐘,標出不同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然后寫出具體的時間,再寫出這個時間可能在做什么事,如7:20起床、7:40吃早飯、8:00去上學、8:20第一節(jié)課……11:30午休、13:10下午第一節(jié)課……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根據時鐘讀時間,而且通過時間與日?;顒?,巧妙連接,體會時間的學習對于生活的意義,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再如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教師可以設計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解決,激發(fā)學生做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提供給學生問題:商場搞促銷活動,甲商場里的羽絨服換季處理,每一件羽絨服都降價200元銷售,而乙商場里的羽絨服的促銷方式是在原價的基礎上打8折出售,如果羽絨服的原價都是1200,你到哪家商場買合適,為什么?這個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們對怎樣買羽絨服產生探究的興趣,通過計算而得出如果原價是1200元,甲商場便宜后還要花1200-200=1000(元),而乙商場的打折后賣價是1200×80%=960(元),于是得出到乙商場購物合適。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教師還可以在這個問題上拓展:如果甲乙兩個商場的促銷政策不變的前提下,羽絨服的原價最多是多少時,到甲商場合適?生活化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的重視,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做數學”也包括實踐活動,如學習《升和毫升》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兩個容量不同的容器,倒取一定數量的水或者其他液體,如只有300毫升和100毫升的小量筒,怎么操作量出1000毫升的水;學習《時分秒》時,讓學生制作一個時鐘;學習“七巧板”時,讓學生用七巧板搭建一個小魚兒……實踐活動的開展,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良好品質。
生活化教學,是一個大的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研究生活化教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探討。只有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氛圍,促使學生樂于思考、樂于探究,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好地學好數學,服務于生活,實現(xiàn)數學教學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劉希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初探[J].學周刊,2016(19).
[2]王建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中外交流,2017(52).
作者簡介:婁嫚,江蘇省新沂市,高流鎮(zhèn)溝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