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沖
摘 要:小學生高年級的寫作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很多小學生寫出的文章呈現(xiàn)出題材單一,缺乏真情實感,語言平淡無奇的弊端。本文著重從引導學生獲取材料,積累語言,修改習作的方法幾方面談談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獲取材料 積累語言 修改習作
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獲取材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比~圣陶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边@句話生動地闡述了文章與生活的關系。學生的生活十分豐富,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抒寫生活,帶領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讓學生寫生活、抒真情。
1.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獲取材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年級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1]。
(1)先要拓展學生觀察的范圍
家庭是教育學生的第一站,對學生的性格、愛好、心理等方面有很強的可塑性,讓學生留心觀察家庭成員的喜怒哀樂,感受家庭生活,讓寫作與家庭生活緊密聯(lián)系。如學生習作——《令我感動的媽媽》,小作者把媽媽為外婆洗腳的過程描繪得細致入微,寫出她被媽媽的孝心感動。學校是教育學生的核心基地,讓學生觀察學校不同師生的表現(xiàn)及變化情況,捕捉在他們身上發(fā)生的一些小事;校園環(huán)境;學?;顒拥拈_展等,讓學生細致入微地感受校園生活,增進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社會是學生最終要回歸的立身之地,讓學生觀察廣泛的社會生活,如街道環(huán)境的變化,社區(qū)公用設施的配置,商販、醫(yī)生、清潔工、交警等人物的工作狀態(tài),蔬菜水果市場的售貨品種等,能讓學生獲取大量的寫作材料,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另外,大自然也是學生極為廣泛的課堂,讓學生觀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山川河流、日出日落,不但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還能激發(fā)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再要授予學生觀察的方法
如觀察人物,就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觀察景物就要注意特征及其變化;觀察物體,就要注意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功用等;觀察事情時就要注意觀察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果。觀察時要做到有順序,因為事物間總是有相互的聯(lián)系,有順序的觀察有助于抓住事物內(nèi)部之間的聯(lián)系。當然,觀察時按怎樣的順序,或以空間方位,或是時間先后,或以事物的特點等,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靈活處理。
二、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
在習作教學教師還應通過組織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抓住契機,使學生在主動參與體驗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材料,以感悟誘發(fā)習作的動機。抓住一些節(jié)假日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在清明節(jié)跟著父母上山拜墳祭祖;“五一”節(jié),讓學生回家?guī)透改父梢患覄帐?;端午?jié)向家長學習包粽子。利用學校開展的“六一”、運動會、演講比賽等活動強化學生參與活動的體驗。另外,可以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一些跨學科的活動,如美術寫生活動、科技實踐活動等。學生親身參與并深刻感受了這些實踐活動,自然會獲取大量的寫作材料,將其記錄下來,都是一篇篇真實感人的好文章。
三、引導學生在讀、背、說、寫中積累語言
1.加強課內(nèi)外的閱讀,積累語言
拓展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在進行拓展閱讀的過程中,對優(yōu)美的語句和修辭手法進行仿寫并掌握,然后實踐應用到寫作中去,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達到實施拓展教學的目的[2]。
閱讀包括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是加強閱讀積累的主渠道。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用心去品讀、理解、感悟每一篇作品。課內(nèi)指導閱讀方法,課外推薦好書篇目。讓學生在讀中記一些好詞、好句、名言警句、名人軼事等,分類整理在筆記本上,為寫好作文做好鋪墊,還要借鑒文中的表現(xiàn)形式和寫作技巧,把這些融匯在自己的作文里面,作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2.加強背誦,積累語言
背誦是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它能夠?qū)⒏鞣N語言表達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是語言運用的基礎。學生不但應該完成課本中的背誦要求。老師還應該幫學生養(yǎng)成自覺積累語言的習慣,可以讓學生自定目標,每天背誦適量的課外讀物中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優(yōu)美詞句等內(nèi)容。教師可以每天利用五分鐘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背誦內(nèi)容,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背誦的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們探討、辨別背誦內(nèi)容的適用范圍,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有一定的存儲才能有一定的輸出,多背在語言積累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在說中積累語言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說,這是學生積累并運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良好的途徑。說是對語言積累的強化,復述、講故事、演講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發(fā)現(xiàn)自身的語言積累中存在的偏差,及時加以糾正才能更加準確、熟練地運用語言。另外,與大家進行交流也是增強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
四、引導學生在修改習作中提高習作水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根據(jù)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苯虒W中可采取學生自改、互改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該什么、怎樣改。就內(nèi)容而言,著重思考材料不當?shù)囊獡Q,單薄缺漏的要補,重復多余的要刪。就表達形式而言著重思考:段落的構(gòu)成是否單一完整,銜接是否自然;詞句是否準確無語??;詳略是否得當;標點、書寫是否規(guī)范等[3]。通過反復推敲、調(diào)整,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修改習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照國.淺談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4(1):36-37.
[3]四川省教育廳.小學教育“五步”教學法初探[J].四川教育.2017年.第02-03期: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