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鋒
【摘 要】時代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進行,為了符合時代要求,將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通過結合小學語文學科性質和學科特點,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之下,實施了一系列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希望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教學
素養(yǎng)即人的修養(yǎng)或素質,它包括人的言行舉止、道德品質、能力才干以及知識水平等多個方面。根據(jù)小學語文的教學標準的要求,由于學生在語言能力、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發(fā)展具有時間性特征,所以不同時期的教學內容要有其不同的規(guī)律,要根據(jù)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運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并將其應用于實踐。
一、培養(yǎng)語感 豐富理解
核心素養(yǎng)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教師要在課堂實踐中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理解、整合、梳理和積累。為了方便學生理解語文課本上的內容,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特異性的語言經(jīng)驗,幫助小學生形成語感,學生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通過對文本中的語言進行推敲、反省和感悟,就能達到對語感的鍛煉,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布置給學生適宜難度的課文,幫助學生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語感能力,實現(xiàn)對文本的透徹理解。
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學習中,“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能使景物描寫形象生動,引人入勝。但小學生在閱讀時,對課文的理解上會很困難,所以小學生利用理解過渡句連接段落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語感,并結合此篇課文展開思考。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文章前的導語部分,以明確本篇文章所要學習的主體。例如學生在進行《頤和園》一文的學習時,學生通過找出文章的關鍵詞語,然后做出作者的游覽大致圖,從而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幫助小學生語感的提升。
二、巧妙運用、提高語言能力
小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是小學生學習語文時核心素養(yǎng)結構中的基礎結構,中國浩瀚五千年文化,具有豐富的漢語語言結構和語言知識體系。小學生對于語言的建構,是學習語文的基礎,相當于一個建筑中的地基建筑,地基的牢固與否直接影響著建筑體系的質量,所以小學生對于語言的建構深刻影響著語言運用的效果,是語言運用的基礎。小學生處于低年齡階段,對語言的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生僻字與拼音上面,包括在語文閱讀時,最大的障礙是生字的不掌握,教師可以在每學期的開始,利用一定的實踐專門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字的學習,對于不同年級生字的遵循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通過成立學習小組,在學習生字期間進行互考、互查的辦法,對任務完成較好的一組施行有獎鼓勵制度,對于錯誤率較高的字,老師矯正,再考。這樣一段時間過后,小學生對漢字的掌握量將大幅度提高,對語言的運用能力也會變得更好。語音基礎的建構和語言的運用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在熟練地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層面上,再對學生進行運用訓練,創(chuàng)新多種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以及學校通過開展情景劇表演、辯論賽以及演講比賽等,給小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的機會,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達到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加強核心素質的運用與語言知識系統(tǒng)的建構。
三、體會和升華課文的思想感情
核心素質教育要求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完成素質的培養(yǎng),所以,小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之后,對課文中心思想的體會與升華是核心素質背景下不可或缺的。
體會,就是將決定權交給學生,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進行引導,學生自己領會和感悟。首先學生自己讀課文,在文中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下標記,在班中進行交流;同時也記下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教師要求每篇文章至少做出三處標注,在班中交流和分享,遇到大家都不能解決的問題由代表在課堂上詢問教師解決,最后教師與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深入研究,升華主旨。加深學生的領會。這樣不僅能做到讓學生占據(jù)學習的主導地位,尊重他們的學習規(guī)律,幫助學生對文章進一步領會、深入探究,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比如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通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體會到身陷敵手的文天祥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誓死報效國家的崇高品質以及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通過《飲酒》,感受陶淵明對爾虞我詐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菊花的獨特喜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更是襯托出了陶淵明的閑適心情;《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詩作,這首詩詞中王冕題詠了自己所畫的梅花。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王冕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學生對《墨梅》的學習不僅感受我國美麗的山水花草,還能學習到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四、提升思維品質
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背景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的學習不僅具有讓學生學會使用語言,感受課文中體現(xiàn)出的高尚品質外,還能起到提升學生與人交際能力以及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作用。在小學生所有學科的學習中,語文是提高學生情商的最有效學科。
例如在新型小學人教版語文教材二年級課本中,學習《日月潭》一文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的課件資源來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豐富課文體驗,提升思維素養(yǎng)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人文品質。因為處在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很少有人親身的去過臺灣,也沒感受過日月潭的優(yōu)美風光,所以教師布置學生查找臺灣相關景色的作業(yè),讓他們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結合開展名為“我眼中的臺灣”的課程實踐,豐富學生對臺灣的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產(chǎn)生愛國情感。因此從核心素質的角度出發(fā),語文課程教學成功的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教會學生在學習課本時如何拓展思維能力。這種能力和思維品質將為小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提供基礎條件,從而幫助小學生成才。
五、細化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
對于學生來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每個學期后都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光靠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這樣的情況下,求知欲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找到學習動機,使學生了解考試的目的,避免榮譽心理。
實踐證明,教學中如果只制定單一的教學目標,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水平就得不到提升,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通過鼓勵和引導的方式,以小目標為目的,一點一點的帶領學生向前進步,最終實現(xiàn)階段性的總體目標。制定小目標時,教師應考慮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目標不能太困難或者太容易,太困難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降低學習興趣,太容易也可能使學生不重視自己的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被其他的事情吸引。實現(xiàn)小目標能喚起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專注心理,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六、明確教學主體,全面的拓展閱讀材料
眾所周知小學生是小學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將教學的主體充分交給學生,為了解決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的拓展閱讀教學主題不明確的問題,教師應綜合進行閱讀教學,學生通過對材料進行閱讀,在主觀上理解閱讀材料,達到提高自身主體地位,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質量的目的。這樣才能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打下基礎。
同時素質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還存在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過于單一的情況,閱讀材料具有局限性和落后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拓展閱讀教學要求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結合,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閱讀時間,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主性,以保證在課外閱讀訓練時學生能很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面對教師自身課外教材儲備量少的情況,教師可以綜合其他教師的課外資料,也可以通過在網(wǎng)上搜索的方式尋找好的教材資料,提供給學生,只有合適的教材才能達到顯著的效果,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進而達到在核心素質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最終目的。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要想培養(yǎng)一批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應用型人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在核心素質的背景之下,結合先學后教、以生為本、讀中悟寫、以讀促學以及創(chuàng)新積累等學習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教學,在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實現(xiàn)循序漸進的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晶.小學語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10):前插3.
[2]陳寧.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J].小作家選刊,2017(34):150.
[3]李明清.淺談小學語文如何聚焦核心素養(yǎng)展開教學[J].魅力中國,2017(4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