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勇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進行社會常識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的開設對于小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以及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要想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感興趣,必須實施教學生活化,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為歸宿,從這個意義上說,《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過美好的生活。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必須開展情景教學,開發(fā)學生潛能,寓教于樂,將課堂上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內化,應用到相關的社會實際問題中去,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實施生活大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感受社會
新課標明確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越充分、越細膩,感悟就會越到位、越深刻?!镀返屡c社會》應以社會為背景,以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教師要充分鉆研教材,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拓展課堂教學內涵,課堂組織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有意識地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等活動,促使他們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實踐,不斷體驗、領悟現(xiàn)實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社會生活能力。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黔山秀水》時,通過介紹貴州山水美景的特點,使學生初步了解家鄉(xiāng),發(fā)展旅游業(yè),提高生活質量;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的教育,我們貴州的美景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她也是比較脆弱的,我們要加以保護,這樣的美景才能得以長存。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指出:“從小培養(yǎng)學生正確觀察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币虼嗽诮虒W中,要力求使課文內容具有可操作性。教師要挖掘教材內涵,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開展情景教學。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生活中的快樂》時,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捕捉對快樂的感受和認識,學會從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感知生活的快樂,做一個快樂的人。通過讓孩子們回憶五年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學會在新的環(huán)境、新的集體、新的人際關系中健康快樂地成長,陶冶孩子們的生活情感。正是契合了新課標中提到的“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的快樂,培養(yǎng)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情感”。
三、讓學生愉快地學習
活動是人類和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活動也應成為課堂教學的基礎?;趯W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是發(fā)展的手段這一認識,應把學生的主體活動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通過學生活動方式的變換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擁有好心情》時,利用喜、憂、悲、愁等心情卡讓學生描述不同時候心情,并通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弊寣W生明白一個人想每時每刻都保持愉悅、快樂的心情是不可能的,每個人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困難,遭受挫折,引起消極的情緒也是在所難免的,也是正常的。煩惱人人都有,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碑斠粋€人處于低落情緒的時候,要想自己走出來,擁有一副好心情是不可能的。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白經(jīng)過別人的幫助是走出情緒低落的最好方式,知道幫助他人解決生活中的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從中受到啟發(fā)。
四、組織社會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是一個大課堂,一個人品德的形成,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的形成,都與社會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現(xiàn)象,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對社會的貢獻,培養(yǎng)他們從小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公共美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我國的國寶》時,通過課前收集長城和秦兵馬俑相關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設問:同學們你們在旅游時都去過我國的哪些名勝古跡?在學生的回答中讓他們明白在祖國的大地上到處都有祖先留下的遺跡,這些古遺跡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產(chǎn),也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是我國的國寶,引起學生對古遺跡的熱愛之情,激發(fā)他們保護古遺跡的責任意識。
此外,還可以利用課本中內容組織小競賽、小演講、小故事會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由此可見,《品德與社會》中的素質教育并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在教學中,只要抓住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深入探討課文內涵,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外延,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我們要充分認識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勇于探索,勤于總結,素質教育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