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厚國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伴隨時代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方法也應當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優(yōu)質的教育。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認識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這一現實情況,積極利用分層教學模式,通過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都能夠取得進步與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所有學生均是無差別地接受教師的教學,然而現實卻是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這就導致有的學生可能適應教師的教學而學習得較好,有的學生不適應教師的教學而學習得不好,學習效果的不同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也因此而產生。伴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分層教學模式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并將其應用到了教學實踐中,事實證明,通過因材施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诖?,本文試圖針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展開相應研究探討,試圖找出分層教學開展有效對策。
一、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雖然設置的學習內容是相同的,但是對各自的要求應該是不同的。首先,設置相同的學習內容可以確保教學進度不會因此而落后;其次,可以確保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夠將基礎知識掌握好;最后,通過更高的教學要求可以確保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向更深層次學習探索。而且,不同的要求也能夠激發(fā)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身學習水平,向著更高的學習目標前進。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學生層次的不同而設計不同的問題以及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讓全體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達到教師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從數學學習過程中收獲到成就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樹立學習好數學這門課程的堅定信心,這一點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方法進行分層
通常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需要結合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這類學生接受知識能力強,自身知識掌握扎實,能夠在數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就是通俗說的優(yōu)等生。第二層次,這類學生相對上一類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一般,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靠,數學成績屬于中等水平。第三層次的學生就是那些因為基礎知識不好,成績有很大提升空間的學生,這三種層次的學生在劃分過程中老師應注意自己對他們的態(tài)度,做到一碗水端平,照顧好部分同學的心理感受。對學生進行分層并將其劃分為三個學習小組后,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小組進行差異化教學,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合理地調整與劃分教學內容,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第一層次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自主性較強,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應著重進一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并進行相應數學知識的訓練。第二層次的學生就需要數學教師對他們進行數學知識點的更深層次講解,特別是對例題以及練習題進行深度剖析,幫助這部分學生將數學知識點牢牢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于實踐。第三層次的學生就需要數學教師更加耐心、細致地指導,數學教師除了要為他們詳細講解知識點,還應當督促他們多看課本上的例題,并多做與知識點相關的練習題。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教師還需要注意對他們多鼓勵,避免他們出現消極心理。就這樣,通過教學方法的分層,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質量也自然而然因此而得到整體提高。
三、學生評價進行分層
當我們成功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也是最希望得到別人滿意評價的時候,小學生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更甚。既然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都進行了分層,自然對學生的評價也應當進行分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唯分數論英雄,學生的成績單上不光有科目成績,還有學生自評、同學的評價、老師的激勵性評語甚至還可以有家長的評價等,通過一月一評的方式,多維度、多角度、全方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對于榮譽的追逐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通過分層評價,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對學習充滿了動力與熱情,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還能夠讓學生為了收獲家長的好評,從而更加自覺主動去完成課后作業(yè),養(yǎng)成良好的自律習慣。就這樣,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點評、家長評價等多方面的監(jiān)督,學生漸漸養(yǎng)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這無疑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金保.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10):68-69.
[2]張西永,劉夫美.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46,51.
[3]徐燕.淺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7(6):175-17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