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
[摘 要]開展了學國學知禮儀活動,讓幼兒閱讀國學經(jīng)典禮儀,通過經(jīng)典國學誦讀提高學前閱讀水平,通過經(jīng)典國學誦讀提高兒童口頭語言水平。
[關(guān)鍵詞]學齡前兒童;經(jīng)典國學; 誦讀;口頭語
[中圖分類號] G6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15-0093-02
近幾年來,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遠哲博士以及臺中師院王財貴教授,都以他們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實踐心得證明:“把握幼兒成長的關(guān)鍵期,讓他吸收挖掘古圣先賢的智能寶藏,背誦古文是最明智的抉擇。”讓兒童在最關(guān)鍵的幼年時段,通過誦讀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篇章,使其天賦與潛能在輕松愉悅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同時又能達到學習語言、培養(yǎng)情趣、提升素質(zhì)、奠定人文底蘊的綜合目的,使兒童變得知書達理、善良聰慧和樂觀堅定。記憶一些永恒的經(jīng)典作品,將會對他的一生產(chǎn)生極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誦讀經(jīng)典是一種適合兒童的最簡潔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幼兒園的孩子不識字,怎樣教會他們誦讀經(jīng)典,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呢?我們先從讀本的選擇人手。
“教之道,貴以?!背鲎浴度纸?jīng)》,此為經(jīng)典選擇之原則。毎次只選擇一本,一本一本背,盡量不夾雜?!兜茏右?guī)》也說“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但是古圣先賢的經(jīng)典太多了,該選擇哪一本呢?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能力水平,我們幼兒園把《弟子規(guī)》作為首選?!兜茏右?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此書以淺顯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做人的道理以及學習的重要性等,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郭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德育讀物。
怎樣讓幼兒學會誦讀《弟子規(guī)》呢?我們做了以下的嘗試:
做法一:將《弟子規(guī)》的誦讀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中。
我們請家長協(xié)助買了人手一冊的書和光盤。讓幼兒把書帶到幼兒園,把光盤放在家里。幼兒園每天在幼兒進餐前放一段《弟子規(guī)》錄音,幼兒邊做手指操邊跟著錄音誦讀。等他們都能很熟練地誦讀后再往下接著聽、跟、讀。各班在幼兒午睡起床的時候放《弟子規(guī)》的CD片,讓幼兒跟著誦讀。CD片還有《弟子規(guī)》的原文解說,告訴幼兒每一句話是什么意思。這樣的效果不錯,很多幼兒只要教師說開頭的一個字,他們就能熟練地往下接著讀,教師做個動作,他們就能誦出大意的內(nèi)容。幼兒園的走廊里、樓梯上也有很多《弟子規(guī)》的圖片和原文,教師帶幼兒去散步的時候都會讓幼兒說一說。久而久之,連入園不久的小班幼兒也能朗朗上口地說上一段。
在班級創(chuàng)設國學區(qū)域,我們把《弟子規(guī)》的誦讀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邊玩邊學,將《弟子規(guī)》的原文做成撲克牌,讓幼兒玩接龍游戲,他們在接龍的時候邊說邊找邊讀。有的班級還把《弟子規(guī)》的原文編成曲,讓他們用打擊樂來演奏吟誦。有的班還根據(jù)每個月的國學禮儀目標,找出相應的《弟子規(guī)》原文卡片,配上圖片,讓幼兒看圖找字卡,比一比誰找得快。如在我們的國學禮儀目標里有一條“步從容,立端正”,我們找到相應的圖片,讓幼兒將圖片和字配對,比賽誰找得快。一段時間后,他們可喜歡《弟子規(guī)》了,讀起來朗朗上口。
做法二:結(jié)合生活誦讀、運用。
教師在帶幼兒誦讀的時候會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幼兒就會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教師要結(jié)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幼兒加深理解,做到既能熟練誦讀,還能在理解其意思的基礎上熟練地運用《弟子規(guī)》的詞句。這首先要從教師做起,教師非常熟練地記住了原文,在生活中不時地引用。這樣不但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原文的意思,還能舉一反三地運用。如有的班有些幼兒穿衣服喜歡挑剔,教師聽家長談起這件事后就在學《弟子規(guī)》的“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和“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時對幼兒進行引導,讓他們知道不提倡挑衣服穿的行為。幼兒記住了,在家也能運用了。有一次楊昕語小朋友和媽媽去買衣服,媽媽挑來挑去的,好不容易看中了一件,看一下標簽說:“呀!這么貴啊!”楊昕語在旁邊就說:“媽媽,衣貴潔,不貴華,我們不用買這么貴的。”他媽媽聽了很開心地說:“你真懂事,好吧,我們挑件實用的?!比缓缶唾I了另外一件物美價廉的。后來他媽媽還特地把這件事告訴教師,夸獎我們的幼兒學了《弟子規(guī)》后懂事了。平時小朋友喜歡爭執(zhí),每當他們爭吵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請他們想想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感受?孩子就會想到“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急速已”?,F(xiàn)在爭吵、搶玩具的現(xiàn)象少了,幼兒們懂得了換位思考。在平時誦讀的時候教師也有意識地講述一個小故事,讓幼兒運用《弟子規(guī)》原文說出這個故事的道理。
做法三:以故事、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誦讀。
有些語句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為了讓小朋友真正理解《弟子規(guī)》的意思,并熟練誦讀,我們還想了很多辦法。例如,《弟子規(guī)》的每一小段話的后面都有相應解釋。在學到“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的時候,幼兒平時接觸這樣的事情比較少,教師先講了《守孝三年》的故事,啟發(fā)幼兒理解“守孝”。他們明白了古人守孝是因為愛自己的父母,還很好奇地問守孝的時候應該做什么呀?故事既讓幼兒理解了《弟子規(guī)》的意思,又能幫助他們記住原文,還對誦讀有幫助。我們還利用表演來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學到“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的時候,我們結(jié)合韓信的故事《一飯千金》。幼兒聽完故事后都覺得韓信是個很懂得感恩的人,很喜歡這個角色。我們還把這個故事改成一個劇本,用上道具,配上音樂,加入《弟子規(guī)》中很多的原句,讓幼兒來表演。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通過對話、動作、表情進一步明白了韓信小時候的處境,贊賞王婆婆的熱心幫助。因為能領(lǐng)會故事中人物的處境,幼兒表演起來繪聲繪色,十分精彩!在表演中進一步加深記憶,自然誦讀起來也容易了。
做法四:將誦讀《弟子規(guī)》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結(jié)合起來。
大班幼兒很快要進入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我們將幼兒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與《弟子規(guī)》的誦讀結(jié)合起來,我們在晨讀的時候讓幼兒將《弟子規(guī)》的書拿出來,模仿教學視頻,用手指著字誦讀。教師要求幼兒“端正坐姿”,大聲朗讀。在幼兒讀的時候,教師邊巡視,提醒幼兒坐姿正確,觀察幼兒指讀是否正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指導,他們現(xiàn)在都能正確地指讀了,很多幼兒在指讀的過程中自然習得了很多字。
在誦讀談話時,我們要求幼兒遵守一個原則“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就是說談吐要穩(wěn)重而且舒暢,不要說得太急,字句模糊不清,讓人聽得不清楚或領(lǐng)會錯誤,在誦讀的時候不要快,細心感受經(jīng)典帶給我們的韻律美。沒想到,我們漸漸地發(fā)現(xiàn)幼兒在讀《弟子規(guī)》時,語氣語調(diào)也發(fā)生了變化,誦得津津有味,以前幼兒都是用平鋪直敘的語調(diào)來讀,沒帶多少感情,而現(xiàn)在他們會時快時長,時高時低,抑揚頓挫,確實是一大進步。
我們在提高幼兒誦讀能力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誦讀能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我們還會繼續(xù)探索,把蘊含中華民族5000年智慧精華的文化典籍交到幼兒的手中,一直傳承下去。
[ 參 考 文 獻 ]
[1]葉蓮鳳.經(jīng)典誦讀對低齡兒童的影響研究.小學教學參考[J],2015(21).
[2]兒童經(jīng)典誦讀中西方文化經(jīng)典套裝[M].明德學堂.
[3]祝曉靜.淺析幼兒讀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