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
摘 要:學習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活動,如果能讓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更加主動地學習,就會讓他們的學習效果更好。而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加主動地學習,教師就需要對課堂教學的活力進行研究,因為當課堂教學的活力被營造起來后,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就被激發(fā)出來了。那么,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營造課堂活力呢?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學活力
對于教師來說,新課程改革后,教師要注意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和諧的教學課堂,好讓課堂教學的活力被營造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改后,在課堂教學中提倡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才能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呢?在實踐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些教學方法,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有研究證明,人在感到愉悅的時候,思維也比較靈活,想象力較為豐富,這時候學習到的東西印象比較深刻,在學習上亦是如此,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情緒的引導。在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是教師主導教學,是我們來引導學生去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自身情緒的控制。每一堂課都要以積極地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民主、愉悅的情緒,讓他們在課堂中放松自己,放飛自我。另外,當教師在課堂中是處于一種積極地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會讓學生感受到輕松,自然學生也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去探索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和學生平等民主的相處。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出解放出來,從僅僅教授知識這個舊思想中走出來,建立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平等的交流,與學生共同探討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師生建立起平等關系后,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合作的積極性,才能讓教師和學生經(jīng)常交流,繼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和諧起來。
二、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正確的對待學生
新課程改革后,各個學科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這對于科任教師來說又是一大挑戰(zhàn),因為作為地理學科教師來講,我們是不太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網(wǎng)絡,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拓寬自身的知識網(wǎng)絡。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要作為一個學習者,真誠的去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看法,鼓勵他們戰(zhàn)勝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更加獨立的面對在學習中的問題,讓他們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質(zhì)疑,做到教學相長。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對他們學習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都要有所關注,賞識他們在各方面的所作所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加理解班上的學生,那教學起來就能更加有針對性了。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和學生交流,把地理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拿到課堂中一同討論,讓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把實際生活中的地理案例用到高中地理的課堂中來,讓他們感受到地理知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當教師和學生建立好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后,學生就會喜歡和教師交流,那么在課堂中學生也就能積極地響應教師的教學了。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在教學中我們能讓學生在課堂中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他們就會對地理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很高,在這種時候他們的思維也是非?;钴S的。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給學生創(chuàng)建出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能夠獨立地探索問題。同時,教師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他們在課堂中主動去探索地理問題的答案,讓他們摸索更多的知識。另外,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這一學科。
四、把生活融入到地理課堂中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實踐證明,把生活融入到地理課堂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地理知識。把生活中的事例結合課本中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以便讓他們對課本中的知識更加理解透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生活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能對課本上的地理理論知識更加理解,還有助于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實例融入到地理課堂中來,讓學生在生活和課堂中靈活轉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比如,家鄉(xiāng)的巖石,地里的土壤,城市的高樓等,這些和我們生活都是非常接近的,這些也是地理教學的有效素材,所以,教師要把這些充分利用起來。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用這些我們常見的事例,給學生講解我們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讓他們從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時間久了學生就能夠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地理的問題來源于生活,同時我們學習地理知識又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為此,我們要利用我們有限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更好地教學,使學生在地理的學習中多加實踐,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對所學的新知識理解更加深刻。當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講解完成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有沒有相關的地理現(xiàn)象,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采取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這種方式已經(jīng)不再適合當下的教學模式了,也就是要求教師要及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更新自身教學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研究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把其中適合班上學生的教學方法運用起來,以便讓他們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李楠.鄉(xiāng)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05).
[2]陳云立.探討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活力[J].新課程導學,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