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福
摘 要: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載體,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識和使用,推動著教學模式的轉型與發(fā)展。為有效發(fā)揮微課的特點,教師需要對微課有清晰的認識,找好定位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以保障學習者的使用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微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0-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02
對于微課的概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隨著微課的不斷推廣和實踐,它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微課是為解決某個知識點或者完成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的數(shù)字化資源包,除了微視頻,還應包含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源文件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具有短小精悍、情景化、可視化等特點,可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1]。從這個含義可以看出,微課和以往的“精品資源共享課”“課堂錄像”等所包含的內容和應用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應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進行開發(fā)和設計。當前微課設計只重視制作技術,但對微課選題、教學內容分析等方面卻重視不足。為了避免出現(xiàn)有微課之“形”而無微課之“神”的作品,我們需要在認識上撥開迷霧、在設計上理清思路、在應用上找準方向。
一、微課教學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微課教學不是完整的教學
從微課的含義上看,微課視頻并不是完整的教學,不能把全部教學內容都塞入微課中,而是要把微課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環(huán),與其他內容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這是微課與以往視頻課程在定位上最明顯的區(qū)別。制作微課應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fā),并不是簡單地把原來的面授課程直接分割成若干段的視頻課程,而是要考慮視頻資源是否能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作用,其主要任務是在構建的特定情景下,完成細分或完整的知識點教授,并配合學生在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開展的練習、討論、作業(yè)等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互動,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二)微課設計不能簡單套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方式
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件,它發(fā)揮作用是在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沒有教師參與,進度完全由學生自己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微課的教學設計就要求情景構建具體、主題鮮明,能引導學生持續(xù)的自主學習?,F(xiàn)在有一種由PPT錄像轉換而來的微課,就是簡單地將PPT配上講課錄音。這種微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在進度控制上,也無法保證學生有耐心按錄像式微課的節(jié)奏學習,達不到理想效果。
(三)微課的選題應有助于構建并解決問題
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边@就是說要教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并享受學習。因此,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在面對特定的任務時,能夠主動介入元認知系統(tǒng),綜合高效地運用各種認知策略與方法,以學習者對問題的自主發(fā)現(xiàn)與解決為主線,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建構和智慧的持續(xù)發(fā)展。微課也不例外,教學設計之初就該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作為開發(fā)微課的聚焦點,把創(chuàng)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作為設計重點,讓學生能夠在微課教學活動中,直觀感受到完成學習任務能解決哪些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線索,使問題成為推動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紐帶,激發(fā)學習者自主探索知識的欲望,也促進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開展的中心和保證。
二、微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
(一)根據(jù)教學需要來設計微課
微課的類型很多,或者介紹新知識、或闡釋重難點、或互動展示。微課設計應根據(jù)不同教學需求和教學策略而有所區(qū)別。微課的“微”特性就是指圍繞某一個問題,或知識點,或一個案例展開。微課的主要應用方法有兩種:一是輔助課堂教學或者作為課后所學內容的鞏固、補充。再現(xiàn)課堂問題線索和知識點的同時,也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jù)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能較好地解決學習進度問題。二是與翻轉課堂、慕課學習或混合學習的教學理念結合起來。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把微課作為學生課前學習的材料,而在課堂上主要就知識點的實踐與應用再進行討論和分析。在混合學習教學模式中,微課也作為一種課堂上的小測驗,用于反饋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
(二)增強微課的吸引力
1.標題立意新穎
標題就像是微課的門面,好標題能建立起學習者初步的好奇與繼續(xù)探究的愿望。全國微課大賽獲獎作品中就不乏這樣的例子,《人永遠追不上烏龜?》,題目以有趣的悖論引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與探索精神,分析問題后引出極限概念和極限思想來解決問題。
2.表現(xiàn)形式幽默有趣[2]
想要達到微課的理想效果,不僅在“體積”上,更要在信息的傳播方式上下功夫。傳統(tǒng)的灌輸方式,學生主動性差,不會積極思考,使微課效果事倍功半,而幽默會讓授課內容活起來,引導學生在一種毫無壓力的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的學習。
3.學習背景鮮明
微課將教學重難點融入情景、建立問題導向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如果沒有這些情景、問題做鋪墊,直接演示技能或者講解知識,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趣,也不清楚有什么用武之地,教學效果當然不理想。因此教學內容情景化、教學重點問題化是微課設計中吸引學生注意力與興趣的重要策略。
(三)擴展微課載體
單純一個簡短的視頻不足以達到微課應有的教學效果,還應包括微課件、微練習等內容。在滿足學生的視覺感官的愉悅,引起學習興趣的同時,恰當?shù)膯栴}和練習,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要設計好分層次的進階練習,問題也需要設計并在恰當?shù)臅r機提出,以便控制學生學習微課的進度或收集反饋效果。好的微課學習不能僅限于微視頻,而是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可在視頻的暫停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問題、練習(如Storyline互動課件制作工具),使教學效果步步推進,讓學生在微課視頻學習之前、之中、之后能夠形成完整的、深度的、連續(xù)的學習鏈條。
參考文獻:
[1] 鄭小軍.微課發(fā)展誤區(qū)再審視[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2):61.
[2] 劉萬輝.微課開發(fā)與制作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