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工作力度的日漸深入,教育部門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予以針對性的解決。只有準確抓住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問題;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8,B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064-01
小學時期的兒童,因為年齡階段的發(fā)展特點,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通常會用動手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例如拆卸玩具等行為。小學科學課程能夠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是一門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的綜合學科??茖W課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學科,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客觀認識到這門課程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意義。在教學課堂,全面挖掘?qū)W生身邊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善思篤學,有計劃地設立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一、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新課程改革工作日漸深入,小學科學這門學科,從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形式演變成了今天科學講解加課外實踐的教學模式,其中的改變,耗費了學校和科學教師不少時間與精力。小學科學教師要想緊跟新課程改革步伐,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小學科學教師就要客觀審視自身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如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就要及時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方法,摒棄傳統(tǒng)科學教學課堂中單純的說課模式,實現(xiàn)學生間的有效合作教學。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師都是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來講授知識,通過重復語言以及事物觀察等傳授知識,這屬于一種語言表達式的教學方法。新課改工作開始以來,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教育界對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不能一味的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要不斷對自身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仍然有一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理念落后,思路單一。
(二)方法選用系統(tǒng)的認識不全面
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而言,其教學方式與其他學科之間是存在一定關聯(lián)的,甚至在某些時候,呈現(xiàn)出了相輔相成、互不分離的狀態(tài)。小學科學教學是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層次分明的教學系統(tǒng),并不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很多教師認為的知識點的無規(guī)律疊加。但據(jù)我觀察,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科學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系統(tǒng)化。有部分教師還是固執(zhí)地認為小學科學教學與學生其它科目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因此,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學方法枯燥單一,對該課程教學方法的選取沒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認知。
二、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
(一)教師在正式講授課程之前,要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間
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再一味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課程進行自主預習,鼓勵學生對新課中的知識點進行進行解釋和研究,之后再向?qū)W生提出問題。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回答,不能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而草草結束學生的回答。建議學生進行小學合作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杜絕教師一味地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現(xiàn)象。在當代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因此,教師要利用好自身課堂活動組織者的身份,積極開展課堂科學實驗和課外實踐和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小學科學課堂氣氛更加活潑化。教師要保證自己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在課堂實驗和課外實踐中實現(xiàn)有效學習。
(二)對教學內(nèi)容合理分類
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教師不能籠統(tǒng)地將所有知識放到一起進行講授,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記憶能力。例如在魚類和鳥類等動物知識講解的章節(jié)中,動物種類繁雜,其中知識點更是讓部分學生眼花繚亂,記憶難度倍增,小學生學習起來會有記憶混亂的現(xiàn)象。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合理分類,羅列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可以對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溫度、繁殖方式、呼吸頻率進行分類與研究。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效率。另外,若想順利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也是關鍵,各位小學科學教師要在專業(yè)能力和工作能力過關的基礎上,對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更新,緊跟新課程改革步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客觀審視自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及時改正。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和單一的教學思路,不要讓學生死記知識點,增加他們的動手實踐機會,做到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習??茖W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他們的綜合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堂實驗和課外拓展活動,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認真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惑之處,深入學生群體之間,了解他們對科學學習的真實訴求,為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制定提供參考,抓準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提高學生的科學課程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小霞.小學科學課堂合作探究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學周刊,2017,19(19):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