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段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變化趨勢和特點,更加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支持,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高。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分階段訓練模式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分階段訓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應用策略
所謂“小學語文作文分段訓練模式”,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寫作水平和能力,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習,使得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扎實和提高學生的寫作基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理解能力,保證班級學生的整體化提高。下面,本文將就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
一、 基礎階段,培養(yǎng)學生漢字、詞匯的熟練運用能力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的發(fā)展,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信息豐富程度與日俱增,這就導致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速度有所加快,對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已經(jīng)不僅僅滿足于教師沉悶死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講解,而是更多的渴望教師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探索,渴望語文知識的不斷翻新和創(chuàng)新。同時,學生在小學階段,身心可塑造能力比較強,在成長的每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特征都會有所變化,所以教師的課堂分階段教學,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生學習需求的問題,而是學生成長需要的問題,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高的重視。因此,教師應該在寫作分段教學的基礎階段,首先幫助學生把相應的漢字和詞匯學扎實。漢字和詞匯作為學生語文理解能力的基礎部分,關系到學生語文知識的高效學習能力提高,也關系到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感興趣程度。教師只有保證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相關的漢字和詞匯,進行語意的準確表達,才能夠幫助教師順利開展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春的消息》的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的基礎之上,進行描寫春景相關漢字和詞匯的學習,利用一些典型的景物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仿寫,或者鼓勵學生發(fā)揮其想象力進行句子語言的組織,以鍛煉學生的文字把握能力,扎實學生的寫作基礎。比如,教師在講解到“看到第一只蝴蝶在飛,它牽引著我的雙腳,我高興地捕捉住它,又愛憐地把它放掉?!边@一小段內(nèi)容時,可以通過春天相關的小動物的詞匯學習和理解,鼓勵學生進行句式的仿寫,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黃鶯,畫眉,百靈,熊,青蛙,蛇,燕子等小動物都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身邊,同學們認識這些小動物嗎?他們在春天回到我們的身邊,為我們帶來春的消息,那么我們又應該如何用語言來表達對他們的贊美呢?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進行詩歌小段的仿寫?!边@樣的鼓勵和提示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于詩歌內(nèi)容的把握,使得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師課堂教學活動,進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學生寫作扎實的基礎。
二、 提高階段,提高閱讀技能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學生寫作技能提高的必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教師需要使得學生明確閱讀的重要性,然后結合自身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在提高其詞匯理解能力和造句能力的基礎之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閱讀技能的探索和提高,進而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分段學習的提高階段練習。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布置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進行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的總結,幫助學生把握文意,提高學生對于閱讀與寫作之間練習的認知和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荷花》的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首先幫助學生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加強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主旨和段落主旨的理解,并且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對于突出文章主旨和劃分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提高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學習的重視程度,為教師下一步開展課文內(nèi)容的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文章的閱讀打基礎。比如,文章中寫道,“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边@句話可以說是文章中承上啟下的一句話,由簡單的景色描寫聯(lián)系到自己本身,凸顯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同時也是對景物描寫的一種升華,使讀者感同身受,理解作者對于荷花的喜愛。教師可以在課文學習完成之后,引導學生閱讀描寫荷花的其他文章,布置學生進行文章結構、描寫手法和主旨方面的對比分析,以提高學生對于景物描寫的把握程度。
三、 升華階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技能向寫作技能的轉化
閱讀是學生將已學的課文賞析技巧合理運用的過程,是學生熟能生巧的過程,而寫作是學生將閱讀技能和優(yōu)美詞匯和句式,合理的文章結構等知識有機融為一體,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注重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學生閱讀技能向寫作技能的轉化,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教師在作文分段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技能的轉化,幫助學生進行寫作技能的提高,以達到教師課堂作文教學的目的,加強教師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和時間賽跑》的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進行文章中作者對于時間理解的學習,然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對于時間概念的理解,據(jù)此寫出一篇記錄自己“與時間賽跑的一次經(jīng)歷”,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做出類似的提示,“對于醫(yī)生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與時間的賽跑就是在挽救病人的生命;對于警察來說,時間就是維護正義,與時間的賽跑就是在幫助老百姓與犯罪分子進行搏斗。那么,對于學生來說,時間是什么呢?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一次經(jīng)歷來得出這個結論?!边@樣的講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進行類推,梳理學生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四、 總結
寫作反映的是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水平,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應該是在一定語文知識學習基礎之上進行的一項考驗和探索,而不應該是單純的一個語文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也應該通過分段教學的模式,使得學生明確作文學習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這一觀點,從而使得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計劃和活動,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魏麗芳.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7(11).
[2]傅少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13).
[3]宋開強.論生活感知策略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
作者簡介:
李曉民,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港尾鎮(zhèn)湯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