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珍
【摘 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教師應堅持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應用水平。學生作文水平是評定語文作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應重視學生的作文水平,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寫作能力提升教學,激發(fā)學生想象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有效策略
根據(jù)筆者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下文將從當前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中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兩方面來作以論述。
一、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寫作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其中存在的問題卻十分嚴峻,特別是很多農村教師費心費力教學,但學生的寫作水平卻一直難以提高。
從學生的角度看,首先,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沒有寫作的熱情,寫作文多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不能發(fā)自內心的寫作;其次,當今的寫作教學,幾乎不關注學生的心靈感受,在訓練方法上模式化、程式化。學生無論寫什么文章,都是生搬硬套,空話、套話連篇,內容空洞無物。特別是在當今社會互聯(lián)網發(fā)達的時代,學生獲取素材便利,抄襲成風,千篇一例。學生處在一種“為了作文而作文”的狀態(tài);另外,學生自身缺乏素材積累,中學生生活閱歷少,生活經驗不多,接觸的信息比較少,造成寫文章時無話可說,難以寫出思想深刻的文章。
從教師的角度看,一方面是教師寫作教學方法枯燥、僵化,當前一些教師不注重寫作教學方法的使用,千篇一律,死板的布置題目、批改作文、作文評講。整個過程中學生參與程度低,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盡管寫了很多作文,但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沒有多大提升,反而加重了學生對寫作的反感心理。
二、關于改進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葉圣陶先生說:“夫文無本體,必附麗于事物而后成其為文,讀物之實質固亦為種種之事物;而讀物之處,事物正多,尤貴實際探求?!边@就對寫作的本質做了具體且透徹的闡述。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怎樣做?筆者根據(jù)多年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和策略。
1.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源于生活,廣闊的閱讀面和豐富的知識積累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而寫作素材的積累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可以采用“以讀促寫”的模式,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語言文字、方法技巧,通過感悟,內化為表達生活的寫作能力。要有效地實施“以讀促寫”,須注重以下幾點:第一,加強對課內閱讀的把握,講解時要詳略得當,抓住重點;第二,拓寬課外閱讀,生活閱讀,豐富學生獲取知識和素材的途徑;第三,要鼓勵學生模仿優(yōu)秀文章的結構、語言、立意和寫作方法;第四,用恰當?shù)姆绞揭龑W生學會感悟,借助聯(lián)想展開思路,想出新意。
另外,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影視資源積累素材。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語文課程的資源載體越來越不僅僅局限于教科書。比起傳統(tǒng)的課本,影視資源具有豐富性和多元性,很多影視資源都與課本、課外讀物中的內容緊密相關,并且更加直觀和生動。利用影視資源進行教學,有多種多樣的方式,例如根據(jù)影視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角色扮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鑒賞影視學習影視語言、表達方法、細節(jié)描寫等。除此以外,優(yōu)秀的影視劇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還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審美能力,從而使學生的作文更加有深度,有思想。
2.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學生作為寫作教學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對于寫作教學的效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開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無疑是促進寫作教學的一個有效方法。
可以開展個性寫作教學。學生的自身興趣、性格、氣質、能力決定了其寫作情形的千姿百態(tài)。在個性寫作教學中,教師兼顧學生的群體性和個體性,啟動學生個體的寫作動機、順應他們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狀態(tài)。
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是為了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有興趣,有內容,有感悟。
3.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寫作教學
合作學習主要分為四類: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和全員合作。合作學習強調師生關系是指導和參與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中的導師。 將合作學習應用到寫作教學,即采用學生分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寫作目標。這種方式有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能把寫作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選擇寫作內容,就避免了教師布置的作文題和寫作內容學生不感興趣的弊端,讓學生共同批閱小組成員的作文,多讀多看多交流,就能取長補短,學生自己講評,就能幫助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自己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比被動指出問題更有實效。
第二,能拓寬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渠道,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不同的學生由于閱讀習慣,家庭背景等不同,積累的素材多種多樣卻又非常有限。學生在小組內或組與組之間交流每個人接觸到的信息和積累的素材,能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擴大素材積累的面,增加素材積累的量,通過交流討論還能增加素材積累的深度。
第三,能發(fā)揮同伴的作用,激勵學生勤寫多練。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只有在平等互惠的同伴關系中,個體才得以檢驗自己的思想、體驗沖突、協(xié)商不同社會觀點,這些同伴互動經歷使兒童社會認知能力得以發(fā)展。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就能充分發(fā)揮同伴對個體的影響,發(fā)揮榜樣的力量。第四,有助于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寫作中都能得到均衡發(fā)展。小組合作的一個基本的特征是小組成員都有均等的成功機會。成功的均等機會就意味著每一個小組成員在學習寫作中都能通過互相合作與交流而得到發(fā)展的機會,每一個人都能通過努力而取得進步,進而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肯定,從而滿足學生們內心深處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另外,教師要讓學生在作文方面有“成就感”,形成一種作文自我需要的內驅力。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樂于學習,樂于寫作,并在寫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荊飛飛.初中作文現(xiàn)狀及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
[2]王景翠.新課程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