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強
【摘 要】為提高農村中學生閱讀水平,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分析學情,立足文本的語言和表達,從記憶與理解、運用與分析,以及評價和創(chuàng)造三個層次設計高質量問題,提供清晰明確的答題指引,創(chuàng)設開放多元的思維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與合作探究。幫助學生透過文本的語言和表達,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探尋、思考和體驗文本,最終獲取獨特的閱讀感受、提升閱讀力、養(yǎng)成良好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 文本 語言 表達
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弊鳛檎Z文課程的閱讀,與獲取常識、以簡單輕松甚至娛樂為目的的淺閱讀不同,它屬于探究式閱讀,是讀者帶著自己的閱讀期待,進入具體的閱讀過程,憑借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情感態(tài)度等對文本進行感知、分析與探究,通過閱讀、體驗、感受和認知,展開知識與情感的遷移,走進作品,走近作者,從而理解文本、理清脈絡并形成文本意義的過程。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弊鳛檎Z文教師,應通過高效的閱讀教學來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讓學生能自由自主地閱讀。可是,我卻發(fā)現(xiàn)日常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尷尬情景:老師慷慨激昂、口生蓮花,將課文的精妙生動之處分析得細致入微、條理清晰,學生卻或是發(fā)呆走神,或是一臉不耐煩。要改變這種“費力不討好”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語文教師應 “吃透”學情,合理選取文本的語言信息,發(fā)掘可供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內容,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答題為指引,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感知、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進而提高語言素養(yǎng)。
一、特定的教學對象——農村中學生
我的教學對象是山區(qū)農村中學的七年級學生,生源大多來自農民家庭。據調查,擁有10本以上課外書籍的家庭不超過30%,大多數(shù)家庭的書籍不是孩子的課本就是廣告、雜志,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家庭閱讀氛圍淡薄,缺乏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這樣的條件下,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興趣不濃、水平不高,閱讀習慣不良,默讀能力不強,難以有效概括和提煉文章內容,缺乏從文本中學習、感悟和提升自我的自覺性。面對這群沒有找到閱讀門徑的農村孩子,我所做的是指明一條路徑——設計高質量的問題,提供答題的思路與程序,用明確可行、操作性強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規(guī)范答題中讀懂文章、學會閱讀。
二、分層設計高質量問題,明確答題格式引導閱讀
設計高質量問題的目的是通過提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啟動他們認知和探究的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成為一個積極的思考者與探索者,積累成功閱讀的方法與經驗,進而真正掌握有效閱讀的方法。
1.關注三個層次,確保問題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根據課文內容、教學目標和學情的不同,每篇課文的具體問題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是,從記憶與理解、運用與分析,以及評價和創(chuàng)造這三個層次設計的三個問題,卻是“規(guī)定動作”,一以貫之。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記憶與理解層次——“請簡要概括和復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與分析層次——“請欣賞和品味這句話(這段話)的表現(xiàn)手法,談談它的作用”;評價和創(chuàng)造層次——“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文中這句話(這段話)或某個觀點的看法?!比纭栋职值幕▋郝淞恕?,我讓學生根據“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三句話,分別從相應的段落概括出爸爸讓“我”獨自一人去銀行寄錢,一年級時“我”賴床遲到被爸爸責罰,以及爸爸每天下班回來時第一件事就是澆花和爸爸去世時“我”莫名的鎮(zhèn)定與安靜這幾件事,引導學生領會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學習寫作文要結構完整和有機統(tǒng)一,更好地從文中捕捉有用信息,理解文章內容與情感。
2.用明確的答題格式來引領思路,指導組織答題語言,幫助閱讀與感悟
閱讀教學中,我概括和總結出明確的答題格式,并以此來引領學生思考應從哪些方面來回答問題,指導他們組織答題語言,幫助閱讀。如“請簡要概括和復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答題格式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請欣賞和品味這句話(這段話)的表現(xiàn)手法,談談它的作用?!贝痤}格式是“本句(本段)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方法(寫作手法),是環(huán)境(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準確)地描繪了什么場景,表達了什么情感”;“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文中這句話(這段話)或某個觀點的看法?!贝痤}格式是簡要復述文章這句話(這段話)的主要內容和觀點,寫寫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文章這句話(這段話)和觀點的認識,特別是自己的新體會新感受。
明確的答題格式是訓練的途徑和方法,是為未入門的學生提供一把檢驗自己是否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的標尺,為作答閱讀理解類題目時語言混亂、表達不清的學生提供參考與“樣本”。這是為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提供“腳手架”,讓他們在一定的規(guī)范下自由自發(fā)地構建源于文本、富于個性的閱讀體驗大廈,是戴著“鐐銬”的舞蹈。這類答題指導重在引導學生根據不同文本和語境,綜合調動相關知識儲備來解決問題、深入閱讀的訓練過程。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指導學生在具體語境條件下,“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確立“言語建構”意識,目標明確地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感悟作者獨特的言語表達方式,并結合實際需求進行表達的實踐操練,不斷推動學生透過文本來感知和探究語言表達的作用。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最后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請欣賞和品味“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假如沒有明確的答題指導,對于閱讀力不夠的學生來說,可能會無所適從??扇绻麉⒄沾痤}格式,他們就能快速調動已有的知識來思考:這些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辭方法,如果有,是哪種修辭方法;是環(huán)境描寫還是人物描寫,如果是人物描寫,是心理活動、動作還是語言描寫;它與前后文有何聯(lián)系,描繪了何種場景,表達了哪些情感……經過這樣的思考過程,就能形成較清晰完整的答案:“這幾句是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韓麥爾老師在最后一課下課時痛苦、悲傷的情形,深刻表現(xiàn)了韓麥爾老師對國土淪陷和無法繼續(xù)教法語的悲憤與沉痛?!边@樣一來,既解決了問題,完善了表達,又理解和領會了文章的情感與內涵,更好地感受文章的主旨。
“教,是為了不教”,在以問題為導向、答題為指引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閱讀和洞察文本,賞析與體會課文自身的語言聲音、表現(xiàn)手法、情境形象、主題意蘊和表達匠心,鼓勵學生透過文本的語言了解文字背后的意蘊,體驗文中獨特的語境,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自由思考與表達,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力、豐富閱讀感受、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