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秀
【摘要】當前,大部分職校都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yè),雖然聲樂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專業(yè)課,但由于課時少學生多,使得聲樂課的教學形式以集體為主。但聲樂集體課教學中,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教學措施進行個性化教學,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全掌握教學內容,就需要在中職學前教育聲樂集體課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聲樂集體課;分層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中職學前教育聲樂課程被大多數學生所喜愛,但由于中職學生的初中文化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師的教學進程,同時學生間又存在較大差異,這就增加了聲樂集體教學的難度,為了打破集體教學中存在的局限性,就需要在實際教學階段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在優(yōu)化教學結構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一、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合理劃分學生分層
(一)根據學生的聲樂技能和歌唱能力劃分層次
學生在成長及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相應因素的直接影響,再加之個人后天努力,每個學生的能力及修養(yǎng)也就大不相同。為了縮小差距,幫助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聲樂技能及唱歌能力進行層次的劃分,將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開展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找到自己的準確聲音,更能進一步明確不同學生音色的獨特性,在根據教師指導多多練習的情況下,學生就能精準展現出自身的特色音色。
(二)合理劃分學生層次(分層方法:a組優(yōu)等生b組中等生c組差生)
首先,對教務處的學生成績進行參考,再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進行不同能力層級的劃分,分層方法:a組優(yōu)等生b組中等生c組差生,針對有聲樂基礎并且能力較強、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拔高訓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究環(huán)境便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只需要從旁指導,針對他們存在的疑問進行一一解答,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能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針對中等生,也就是有聲樂基礎,但是能力有待提升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訓練的方式,為學生布置與能力提升相關聯的的拓展性訓練,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促使學生更加明確自身音色特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學習聲樂技巧;針對聲樂基礎較為薄弱,能力也明顯不足的學生,教師首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為學生塑造聲樂基礎,多開展理論性及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多學習、多練習,將勤補拙,將基礎夯實,一步步提高教學難度。
二、明確教學目標,實施教學內容的有效分層教學
(一)教學目標分層
針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實際上是聲樂集體課中推進分層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需要根據處于不同層級的學生,設置與他們學習需求相契合的教學目標。針對a組優(yōu)等生,教師要求學生不斷強化自身聲樂基礎,并在實踐中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做到更好的表達自身音色,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針對b組中等生,教師要求學生能夠精準把控自身優(yōu)勢,積極探索聲樂理論與實踐高效結合的路徑,并在不斷的鍛煉及學習中,提升自身聲樂能力,在比賽中不斷學習、積極進取;針對c組差生,教師要求學生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在基礎穩(wěn)固后,多多參與訓練,促使自身能力有所提升。通過設置不同目標,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能大幅度提升。
(二)教學內容分層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就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在聲樂學生學習積極能夠得到充分調動的同時,就能讓學生有表達及唱歌的欲望。因此,在中職學前聲樂集體課教學階段,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根據層次選擇不同的聲樂曲目,或者在同一首歌曲中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相應的進行分組教學來達到教學目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相同的時間內掌握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使自身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三、靈活運用動態(tài)分層的教學方法
(一)動態(tài)地對學生進行分層
中職生正處在快速成長期,其對聲樂的學習興趣、方法及理論知識和演唱技能的掌握,都在動態(tài)地變化著,有的學生善長美聲唱法,有的學生善長民族或通俗唱法,而在學習興趣上,也會因外界因素影響而變化。同樣,學生的成績也會有起伏,部分學生的成績會在某一段時間十分突出,也有部分學生受外界因素干擾,不愛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因此,聲樂集體課只有對學生實施動態(tài)的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制定分層的策略,進而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聲樂能力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動態(tài)地實施分層教學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幼兒教師,聲樂集體課可以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具備教學和演唱的能力。針對“教學和演唱”這兩方面教學目標,對教學策略進行動態(tài)分層,如有的學生理論知識較強,模仿教學口若懸河,而有的學生演唱技能十分優(yōu)秀,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將各有所長的學生分為一組進行集休教學促進互補。同樣,在集體授課時,運用“演示法”“互動法”“研討法”“賞析法”“講述法”“比喻法”等某一方法時,也應該動態(tài)地實行,可以單獨運用“演示法”也可以將“演示法”與其它各種方法進行融合,多措并舉地將教學方法分層,更好地提高教學有效性。
四、集體課教學與分層教學有機結合
分層教學雖然能夠彌補集體課教學中存在的缺陷,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教學階段,對教學形式進行優(yōu)化。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當以學生為核心,根據其學習需求,適當地將集體課教學與分層教學結合在一起,促使其能效作用最大化發(fā)揮,從而滿足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五、分層教學與藝術實踐結合
幼師生學習聲樂旨在日后在工作崗位和社會生活中進行表演實踐。課堂上的理論學習和演練只能算是紙上談兵,唱的能力和藝術表現力須在真正的舞臺上進行藝術實踐才能得到有效的檢驗和提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自身實際和需要演唱的內容,分配給學生不同的表演任務,恰當的分層藝術實踐使其各盡所能各有所獲,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每周一歌活動、學校舉辦的12·9合唱比賽活動、元旦晚會活動、校園歌手比賽活動等校內藝術實踐機會,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企業(y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到幼兒園見習、實習)、參加省市中職技能大賽活動、全市中小學合唱比賽等社會藝術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分層藝術實踐,引導學生在現有水平基礎上,通過實踐有效提高自身藝術素養(yǎng)。
六、分層教學的效果
通過對學生的進行合理有效的分層教學,在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后獲得了較為顯著的積極效果,成績斐然反響良好。例如15、16級學前教育專業(yè)是我們開展分層教學的主要班級,通過一年的教學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部分a組優(yōu)等生在參加校園歌手大賽和省市中職聲樂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好成績,已經成為學校文藝活動的主干力量。由于B組中等生和C組差生的努力上進,積極參與,在2017年11月份參加全市中小學生合唱比賽中獲得中學組一等獎。
總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祖國花朵,而音樂又是培養(yǎng)幼兒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聲樂集體課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實施分層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和演唱能力,為學生將來競聘并勝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梓菲.信息化教學設計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集體課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7(08).
[2]陳海榮,李潔.淺談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集體課教學的反思與改革[J].好家長,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