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摘要】新課改倡導各個專業(yè)在開展課程教學工作時能夠努力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結合時代發(fā)展要求,對學生開展更具科學、合理的素質教育,以此來在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培育工作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在此種背景下,本文以高職院校音樂專業(yè)教學為研究對象,就音樂教學模式與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之間的有效連接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專業(yè);教學模式;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一、音樂教學模式與人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
基于音樂教學的特殊性,教學成果多以讓學生進行音樂演奏、歌曲演唱的形式來進行,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音樂教育普遍存在重音樂技能教學的情況,即便是在后期的音樂教學改革下,也多是做到了音樂理論技能教學平衡發(fā)展的狀況。人文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出現(xiàn)多是以思政課教學的形式來展開,很少有音樂教師關注到音樂課堂上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如音樂審美、音樂素養(yǎng)等。有些音樂教師甚至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為何經(jīng)過長期以來的音樂教學改革,仍未能夠達到理想的音樂教學目標?”殊不知,正是在由于其音樂課堂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使得學生對音樂核心內涵理解不透徹、思維不靈活,進而才導致了學生歌曲演唱、音樂演奏效果不佳,難以對音樂作品做出有感情的詮釋。由此可見,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引入是極為必要的,二者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通過有效的音樂教學,才能夠使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道德素養(yǎng)在藝術的感染下得以升華,最終實現(xiàn)在學生中的內化,使音樂素養(yǎng)上升為學生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一部分,轉變?yōu)閷W生一種良好的音樂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使學生在這些良好音樂學習素養(yǎng)的引導下開展科學的音樂學習。
二、音樂教學模式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一)有益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音樂教育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獨特價值在于其藝術屬性,能夠通過音樂藝術魅力的彰顯來達到陶冶學生身心的目的。而將人文素質教育引入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當中,更有助于學生對自身音樂學習目的明確,能夠使學生在藝術素養(yǎng)的指引下明確自身未來的追求方向,成為一個真正具備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人??傊?,基于人文素養(yǎng)教育強大的精神感染力,其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是來自于多方面的,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審美、創(chuàng)新、與人交往等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體系的形成,是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
三、高職音樂教學模式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素質水平
教師是音樂教學工作重要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其自身素質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人文素質教育能否在音樂教學中得到充分、有效的體現(xiàn)。為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音樂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具體來講,需要學校嚴把教師質量關,尤其是在新進人才的引進以及現(xiàn)有教師隊伍的培訓方面,更是要將人才素質情況納入到綜合考核范圍中去,在提升教師對自身素質水平重視的同時,通過先進教學理念傳授、優(yōu)秀教師先進事例宣傳、學習觀摩等方式來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水平予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需要有意識地加強自身的學習,在并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在音樂教學中積極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素質教育等先進教學理念要求,加強人文素質導向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以此來實現(xiàn)音樂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完美結合。
(二)完善教學目標設計
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是高職音樂教學目標的主要實施對象。高職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道德成型的關鍵時期,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其個性特征逐步明顯,在音樂學習中表現(xiàn)為多元化的音樂學習訴求。高職音樂教學目標設計內容及難度如若不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則很難有效地實施下去。并且,著名音樂教育學家曹理也指出,高職生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順序性,決定了他們音樂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順序性。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職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音樂教學模式也必須在滿足其生理、心理變化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把握學生心理對高職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性。不僅要求教師需客觀認識并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理性判斷學生學習情況,藉此對音樂教學目標進行分類與分層,從而建立更加準確、完善的人文化音樂教學目標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愛民.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人文課程跨學科推廣模式探究[J].當代音樂,2017.
課題:本文為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名稱:保定市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融入高職教育對接京津冀及雄安新區(qū)文化傳承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