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李輝輝
【摘要】舞中有情,情中有理,這是自古以來舞蹈的一個重要表達手段,在古今中外各種舞蹈藝術作品中,舞蹈中“情”和“理”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表現整個過程的關鍵所在。因此舞蹈中的“情”與“理”是不分家的,舞蹈中“情”與“理”的相互作用,是一個由感性轉化為理性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舞蹈中的“情”與“理”可以是舞蹈中的動作,也可以是舞蹈結構中的情節(jié)。在舞蹈作品中,“情”和“理”有著各自的內涵與特征,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同時兩者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無論是從其創(chuàng)作還是表演來看,它都是“情”與“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產物,舞蹈中的“情”與“理”,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
【關鍵詞】情感;理性;相互作用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一、“情”與“理”在舞蹈作品中的呈現
“情”這一詞的含義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是情感、情緒也有感性的意思,它指的是人們的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情感態(tài)度體驗。情感是情緒表達的內容,情緒則是情感的抒發(fā)媒介。如在朱志賢教授主編的《心理學大詞典》一書中,“感情”一詞,被界定為情緒和情感的總稱;再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人為鐵欽納認為:“感情是帶有情感和情緒特征的基本心理過程,它包括喜、怒、哀、樂等”。由于藝術具有共性,那么舞蹈中的“情”,指的是感情,也就是情感和情緒的結合體,它是舞蹈作品的主題情思,它需要借助表象和想象,通過情緒的抒發(fā)以及心理的感知,從而達到某種情感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往往是一個舞蹈作品中的引導者和最后的終結者,如舞蹈家們往往通過舞蹈動作或技巧,把心里情感全部釋放出來,從而圍繞情感進入尾聲。
舞蹈中的“情”,是人們心理體驗的產物,它包括情感和情緒,情感的產生,需要經過感知、想象和理解;情緒是情感的衍生物,情緒的抒發(fā)或表達以情感為中心,或喜或悲。舞蹈中“情”的抒發(fā)或表達,它以劇中人物的心理感情為出發(fā)點,借助舞蹈動作技巧、舞臺設計等,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任何舞蹈作品都離不開情,人們?yōu)榱吮磉_某種心理需要而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舞蹈中的情感又分為很多種,有故事性情感、表達性情感。有的單純抒發(fā)某一種感情,正如女子群舞《踏歌》,描繪的是一種春天到了,一群年輕美麗的女子,在一起連臂踏青,邊歌邊舞的情景,抒發(fā)了一種青蔥繁茂的生命情致和古樸清雅的生命情調。
舞蹈作品中的情,只有被表達出來了才能被人們所感知和體會,表達是情感抒發(fā)的一種宣泄路徑。我國漢代《毛詩序》中說:“情動于中而形與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意思就是“情”通過舞蹈表達出來能夠使人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它,如果舞蹈中的“情”沒有表達性,那么它就不會被人們所理解和感知。再進一步來講舞蹈中“情”的表達通過情緒表現出來,情緒是情感表達的媒介,情緒的表達有的喜悅,如舞蹈《采蘑菇》中舞蹈演員提著籃子采蘑菇的喜悅之情;有的悲傷,如舞蹈《新婚別》,舞蹈中的情感主線是兩人新婚離別的痛苦,由于有了情感的表達,則使得整個舞蹈的人物形象,變得真實而又鮮明,“情”的表達使人們內心的感受得到宣泄。
理,在中華字典中的意思是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事物的規(guī)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舞蹈中的“理”有著廣泛的概念,它可以是舞蹈作品的一個構圖,可以是舞蹈作品所要達到的結果,它是舞蹈中情節(jié)是否合理的依據,是一個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的規(guī)范,是演員表演的準繩。在舞蹈作品中,“理”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存在,它是舞蹈作品中情感抒發(fā)深淺的一個衡量,是舞蹈構圖的一個原則。舞蹈中的 “情”和“理”是一個相融的概念,它在舞蹈作品內容的情理之中。
在一個作品中,舞蹈動作則要講究一個“理”,也就是說舞蹈動作不能超出舞蹈的表達范圍。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抒情要適當,構圖要合理,不能過度追求表面效果,應注重內在表達。一個舞蹈作品不僅是有思想感情的,同時還是有原則的。舞蹈作品不能夠一味地展現生活現象,它還要對生活現象賦予表現它的形式,就像舞蹈空間運動路線的每一次變化都有它的道理一樣,如舞蹈《旦角》它用舞蹈的表演講述了旦角這一角色人生的各個階段,舞者則將這一角色,刻畫得淋淋盡致,舞者在舞臺的空間運動變化線以及編導采用的記憶結合的手法則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
二、“情”與“理”在舞蹈中的表達
“情”與“理”在舞蹈中的表達通過舞蹈創(chuàng)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體現出來,舞蹈中“情”與“理”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感性轉換為理性的過程,正如在生活中人們總是感性地發(fā)現問題但又理性地解決問題。
(一)舞蹈創(chuàng)作
在舞蹈的創(chuàng)作中只有“情”是不行的,還要有“理”。一個舞蹈作品從最初的靈感也就是最初的情感,產生了舞蹈動作,編導以情感為主線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進行構圖,設計舞蹈動作,這組舞蹈動作,既要能夠襯托人物形象,又要使整個舞蹈畫面和諧,也就是在舞蹈的創(chuàng)作中要把“情”和“理”充分結合起來,要讓舞蹈情之有理,情真意切,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它們是感性和理性的代名詞。在我國的優(yōu)秀舞蹈作品中,不乏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舞劇《繁漪》該劇以繁漪這一人物與周平、四鳳之間的情感糾結展開戲劇沖突,全劇采用不分幕不分場的演出方式,由四個段落構成,以繁漪這一人物的感受,作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契機,以上是我們所說的“情”;而這部舞劇創(chuàng)作中的“理”則是它從主人公的心理層面入手,借鑒了現代舞的手法,結構合理,使劇中每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特色,該舞劇充分利用布景、道具、燈光、舞臺美術等藝術手段,來渲染環(huán)境氛圍,引發(fā)人們聯(lián)想該舞劇的創(chuàng)作,把劇中人物的情感,用理性的手法表現出來,將每個人物的背景與表現都能融為一體。
(二)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的媒介是演員,演員是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和藝術傳達的物質載體,演員的表演是舞蹈和觀眾交流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舞蹈的表演中演員既要注重情感的抒發(fā),充分表達舞蹈中的“情”,又要對情感有一個理性的認識,一個舞蹈演員對舞蹈中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要經過感知、想象和理解,把劇中人物再現。“情”和“理”,在舞蹈表演中相互作用,它既可以防止演員脫離人物形象而刻意表現自己又可以把舞蹈這一特殊的人體藝術美展現給觀眾。在舞蹈表演中有了“理”就等于有了舞蹈演員對編導創(chuàng)作構思的二次創(chuàng)作,它可以使舞蹈演員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情感與理智相結合的舞蹈形象,如女子獨舞,《孔雀飛來》該舞蹈由田露編創(chuàng),徐萌首演,這部舞蹈作品的整體構思、舞蹈動作以及每個造型姿態(tài),是編導在了解孔雀的習性和姿態(tài)后編創(chuàng)出來的,演員將一只美麗的孔雀表演得唯妙唯翹,舞者時而單腳站立,時而像是在水中嬉戲,把孔雀這一形象展現得活靈活現,演員對編導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二次傳達,演員自身的表演就是一個“情”和“理”的結合體,它們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三)舞蹈教學
舞蹈教學又稱舞蹈教育,是人們接受舞蹈教育的一種途徑,“情”與“理”在舞蹈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教學過程分為基本能力訓練和舞蹈感覺訓練兩大板塊,“情”就像是舞蹈教學中的感情;“理”就像是訓練中的方法和規(guī)律。在舞蹈作品中,主人公的感情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事態(tài)情節(jié)的發(fā)展去展現情緒,那么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情”和“理”就像是一個均衡器,它能使美的動作符合規(guī)范,讓舞蹈結構變得有理可循。當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矛盾達到了高潮,需要被釋放的時候,在強烈的音樂氛圍下,若只做了一個旋轉或者是跳躍性動作是不能表現這個激動情緒的,當然這組動作的設計也是不合理的,這是我們在舞蹈教學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學會控制和利用情緒使它們在教學中共同發(fā)揮作用,這樣的例子在我國古代就已出現,例如宋代的徳壽宮舞譜里面就有一些當時關于舞蹈術語的記載,每一個術語都有它代表的動作。
三、舞蹈中“情”與“理”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舞之有情,情之有理,舞蹈中的“情”和“理”兩者互為存在條件,就像在一部舞蹈作品的構思中,總是先產生了情感,然后利用合規(guī)律的舞蹈動作,理性地把這種情感表現出來,情感是舞蹈的原動力,舞蹈是情感抒發(fā)的媒介,舞起來要有感情,而這份感情必須是有道理的,讓人們能夠通過一組動作了解舞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這就是舞蹈中情和理相互作用的結果。一部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起始于“情”,明代著名的舞學理論者朱載堉,他在《論舞學不可廢》中說:“蓋樂心內發(fā),感物而動,不覺手足自運,歡氣至此,此舞之所由起也”。也就是說,舞蹈起源于人們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需要用舞蹈來表達這種感動之情,于是產生了舞蹈,那么在這種情境中的舞蹈,必定是有感情的,這樣就邁出了舞蹈的第一步,一個舞蹈不應只抒發(fā)感情,而是要考慮怎樣抒發(fā)這種感情,于是在思考抒發(fā)感情的同時就產生了“理”,“理”是舞蹈構思的標桿,每一個舞蹈動作的設計都要符合情理,都要能夠抒發(fā)這份情感,舞蹈是動態(tài)的表現性藝術,它講究形式美,舞蹈中的動作元素來自于生活,是生活的直觀反應,舞蹈是一個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動態(tài)機制。如早先著名的女子雙人舞蹈作品《飛天》,這是我國首部以飛天為題材進行編導的舞蹈作品,著名舞蹈家戴愛蓮老師,將傳統(tǒng)的巾袖變換成飄逸的絲帶,通過輕快靈活的舞蹈動作將飛天這一動作舞蹈得輕盈悠長,作者把自己對飛天的這種情感用長長的絲帶表達出來,是一部情理之中的佳品。英國的泰晤士報曾發(fā)表評論說:“飛天體現了戴女士處理人體造型和舞臺空間結構的非凡才能。”戴老師巧妙地將這種情感進行合理安排合構圖,使人們能夠在觀賞中體會到舞之有情,情之有理!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修訂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01).
[2]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09):1
[3]張晶.談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達[J].戲劇之家, 2017(24):121.
[4]楊曦.“情”在舞蹈藝術中的重要性[J].藝,2016(23): 145-146.
[5]馬靜.試論舞蹈教學中“舞蹈情感”訓練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6(2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