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雁
摘 要:“隨心,隨性,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此等超然境界聽起來難能可貴,但卻引發(fā)了國家、地區(qū)以及高校的強烈關注,部分“無欲無求”的“佛系”90后已然成為高校學生工作中最受關注的群體之一。沒有目標、不夠堅持、隨大流等現象也從側面顯露無疑,在要求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引導的同時,學生朋輩與家長的支持也至關重要,三方聯動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將從兩例“佛系”學生的引導工作案例出發(fā),談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加強對迷失自我的大學生的思想信念教育以及對于加強家校聯系機制的思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輔導員;心理引導;工作案例;家校聯系
一、案例簡介
(一)背景分析。前不久,人民日報一篇喊話“佛系”青年不如做“斗站地佛系”的文章引發(fā)熱議。何為“佛系”?這與傳統(tǒng)佛經大相徑庭,新詞的釋義更多可以理解為“怎么都行、看淡一切”。有人說,這樣云淡風輕的處世難能可貴。然而,當“佛性”青年遇上新時代浪潮,是隨性還是不夠走心?
(二)事件描述
案例:小Y是大一女生,新學期第一周就向輔導員反應想轉專業(yè)。輔導員耐心解釋了目前學校的轉專業(yè)政策,鼓勵她可以堅持自己初衷,但重要的是要先學習好當下專業(yè),爭取到轉專業(yè)的條件。過后幾天,輔導員看到小Y的朋友圈狀態(tài)寫到:“不是我該讀的專業(yè)就不屬于我,冥冥中自有安排”。
二、分析與處理
針對以上兩位同學的情況,作為輔導員,將針對性地從談心談話、側面了解、朋輩關懷、家校聯系等多角度進行引導和幫助。具體措施如下:
(一)談心談話,探明想法
看到案例一中小Y的狀態(tài),輔導員當晚詢問了她最近的學習、生活狀況。小Y表露出所學課程對于自身難度很大,學起來有些吃力;轉專業(yè)對她來說又遙不可及。實際上,小Y對于想要轉去的專業(yè)沒有原先那么強烈的意向,但對現專業(yè)的課程有些抵觸。針對她的情況,輔導員給了她幾點建議:1.遵從內心,通過旁聽、自學等方式多了解想讀的專業(yè)。2.把握當下,扎實學好眼前的課程,爭取達到轉專業(yè)的條件。3.及時調整,注意學習的方式方法。
(二)側面了解,朋輩助力。兩個案例中的學生,除了自己的主觀因素外,均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建立起良好的朋輩關系至關重要。為了讓案例一中的小Y能夠更快適應現階段的學習,輔導員向小Y分別推薦了現專業(yè)和意向專業(yè)的朋輩學姐,希望她能主動與學姐多交流。同時,請班委結合班內同學入校后的困惑,召開大學生理想信念主題班會,相互交流,有針對性地開展討論。
(三)家校聯動,排除后顧。案例一中的小Y在談話過程中流露,現專業(yè)的學習實際上受父母的影響較大,導致自己沒有選擇喜歡專業(yè)的主動權;案例二中的小Z也表示,父母一直不支持自己考研,得知他找到工作后,更加不想他因考研而放棄就業(yè)。鑒于此,輔導員聯系到了兩位學生的家長,將他們的情況逐一告知,并希望家長能夠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多以關心、建議為主,而非替他們做決定。
一個月后,從案例一中的小Y室友處得知,她近期每天都忙于現專業(yè)的學習和各類活動,還給自己增加了幾門旁聽課程。案例二中的小Z和室友仍和幾個月前一樣,每天在考研自習室復習。
三、啟示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兩則案例反映出的實質問題來看,理想信念不堅定、價值觀不成熟會導致學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缺乏自信,安于現狀,怯于挑戰(zhàn)自我。因此,作為輔導員,在不同階段做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十分重要。無論是新生的始業(yè)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課、主題班會等途徑都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做好思想上的引領。
(二)及時關注學生動態(tài),落小落細過程管理。造成如今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隨波逐流的因素較多,輔導員在平時應整合好班委、寢室長等學生骨干資源,及時做好過程跟蹤,在問題發(fā)生的時候及時介入,避免后續(xù)衍生的不良后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靠一次講座、一次班會可以達到效果,而是需要潤物細無聲般的耐心和堅持。
(三)完善家校聯系機制,提升合力育人實效。家庭是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法最直接的環(huán)境,也是成長過程中影響最深的因素。雖然現在基礎教育中漸漸將家長的角色融入進來,但是在眼下高等教育中家長的參與方式仍有違和感。高校的家校聯系頻率應進一步提高,輔導員多種渠道將國家對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期望、政策以及學校的校園活動等及時分享給家長。家校形成有效互動,更好地相互配合與交流,真正為學生的成長形成合力,建立起健全、穩(wěn)固的社會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黃健美,鄒樹梁.高校資助育人創(chuàng)新視角:構建多維資助模式的路徑她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2(2):81-85.
[2]朱以財.雙規(guī)模式:提升高校資助育人實效性的現實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4(5):52-56.
[3]鐘潔.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J].文史博(理論),2016(6):84-85.
[4]王越芬,張秀梅.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淺析[J].文教資料,2011(16):173-174.
[5]張春偉.高校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研究與實踐[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5):68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