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娟
摘 要: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與要求,設置相應案例,以生為本,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分析,最后運用所學知識觀點,解決相應的思想問題,從而達到學生能充分學習知識,并能做到學以致用,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要求。讓學生針對案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素質教育中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思想品德;運用
近年來,新課標實行與執(zhí)行,以生為本,對老師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提高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并對知識點能舉一反三,有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努力給自己充電,增加學識、知識儲備。多種教學手段相互配合,根據(jù)教學目標,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切忌“好吃”就不限量了,從而影響其教學效果。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切忌急于求成,從而違背案例教學的指導思想,阻礙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而案例教學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被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讓學生主動學習,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突出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受學生歡迎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種好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與意義
案例教學法是指依據(jù)教材理論觀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相近案例來加以詮釋,并且引導學生用教材的觀點進行分析、討論、歸納總結成自己的知識,達到思想品德課所要求學生樹立的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知、情、信、意、行”教學任務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用案例現(xiàn)身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并且又與現(xiàn)實生活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做到理論與實際應用的高度契合,真正讓學生懂得活學活用,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獲得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并在學生內心深處種下良好品德的種子,待以時日,自然會生根發(fā)芽,開出人間美麗之花。既落實了“以生活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宗旨”的學科教育理念,又提升了學生學會學習方法,懂得創(chuàng)新并且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思想品德、文明禮儀等綜合素質,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夢貢獻力量。
案例教學法能通過案例把復雜抽象的理論更直觀具體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悟知識觀點更加立體、更加直觀,更有效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同時讓學生具備分析問題的方法與能力,能夠抓住事情的關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老師是課堂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具有以下優(yōu)點:(1)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更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夠相互尊重、真誠互動、和諧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節(jié)奏,自主地安排學習節(jié)奏,不致過于受制于人。正如《論語》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2)教師或小組長在與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重點指導,及時有針對性地借助教案進行指導,因勢利導多樣化,注重能力訓練,教學案例借助多種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與課堂狀態(tài)同步,透過教案把品德課感染力、教案的說服力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拓展知識、理解知識,提高分析能力,增加閱歷經(jīng)驗,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教學目標與要求。(3)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爭強好勝、不服輸?shù)木?,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感悟,在生活中能做到觸類旁通,無師自通地進行自由探索、質疑,甚至提出新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方案,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生活中的所需,要想做到這一點,老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在課堂講解案例的過程中,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算正確。教給學生生活的底線至少是不能違法,做一個合法公民。(4)教師可以根據(jù)案例把教材理論知識通過案例以及案例中所透露的思想、法規(guī)以卡通、生活化面貌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白和掌握所學知識,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提供案例,設置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案例,產(chǎn)生疑問,激起學習興趣,師生共同進入到學習的情景中。(5)教師通過案例的講解,促進自身成長與充實,從而有效地反饋到課堂、反饋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勞動、精心準備,從案例的查找、問題的設置、細節(jié)的分析,再到課堂教學都需要教師花費心血,離不開老師的精心歸納與總結,更離不開老師對案例的查找以及對案例的理解,因為案例不是現(xiàn)成的教材,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一個答復不好,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意外的出現(xiàn),也甚至會影響考試成績。當然這一切又反過來促進了教師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與發(fā)展。在教學中注重案例對學生可能要提問題或者較難理解的問題進行相應探索、歸納、推理,更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無論是案例的選擇,還是課堂組織和活動的設計,都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
二、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特別要注意案例的使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提供案例的方法主要有:(1)充分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案例,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2)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查閱相關案例,這是老師目前應用最多的方法。(3)老師根據(jù)自己的過往經(jīng)驗自己編寫。案例教學法也可以通過電影重現(xiàn)的方式來實現(xiàn),把教與學的過程看成是把置身事外的觀眾引領到案例的場景中來,讓學生隨著案例的情節(jié)內容或喜或悲,身同感受,得到一次次正能量、正義的洗禮,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激發(fā)學生探究案例的熱情。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帶著案例中的問題去探討、分析與琢磨課本理論知識,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入知識殿堂的大門。
參考文獻:
[1]馬治中.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創(chuàng)新方式[J].新校園(中旬刊),2014(6):177.
[2]沈銀榮.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4(4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