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古典詩歌瑰麗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天空,就高考而言,150中也占了10分之多。培養(yǎng)學生實在的古典詩歌品鑒能力,對高考斬獲詩歌鑒賞分數十分必要,更可以提高對中國燦爛的古典文化走近的能力。本文從當前高中詩歌鑒賞的現(xiàn)狀分析入手,提出了搞好古典詩歌教學的三條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教學;現(xiàn)在分析;教學對策
新課標對中學詩歌教學作了明確界定:“培養(yǎng)鑒賞詩歌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髙文學修養(yǎng),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內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并給予恰當的評價。”用這個標準,與學生詩歌鑒賞能力以及自己平時詩歌教學相對照。
一、目前高中詩歌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
1.對于古典詩歌,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興趣。
筆者對自己所帶的兩個理科班118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喜歡詩歌的11名,108名學生表示如果不是高考需要,絕不會主動閱讀詩歌,這種對詩歌的疏離現(xiàn)狀和“考而學”的功利著實令語文教師充滿擔憂。
2.高考導致詩歌教學趨向功利化,遠離詩歌鑒賞本身。
為了應對高考,老師想方設法將詩歌鑒賞簡化為應試技巧的指導,學生恨不得從老師那里得到一套像數學公式一樣的“靈丹妙藥”以應對所有試題,詩歌鑒賞過程中對美的理解和把握是缺席的,哪里談什么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這樣的教學背離了詩歌鑒賞的宗旨。
3.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教師的詩歌教學課堂仍是一個人的舞臺,無視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重要的特點,課堂里看不到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文本思想碰撞的火花,沒有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交流過程,沒有學生個性化、多元化解讀的聲音,老師一支粉筆,一張嘴就是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當然會平淡無奇。
4.學生詩歌訓練缺乏系統(tǒng)性,技術性使鑒賞水平走向淺薄。
現(xiàn)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按歷史順序編排了23首古典詩歌,與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詩歌,尚不及滄海之一粟,這對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遠遠不夠,致使在學完5本必修的詩歌之后,大多數學生鑒賞水平依然停留在文字解讀層面上,不具備開掘出詩歌蘊藏的深邃思想、濃厚情感的能力,甚至對一些淺顯的詩歌有時也存在分析障礙,即使能分析出一些道理來,也是很淺薄。
二、改進古典詩歌教學的途徑
1.營造好古典詩歌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興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張載如是說。老師可推薦經典詩歌,早讀時間學生自主選擇誦讀吟詠;學生之間可針對熟讀成誦的詩歌,交流感受及喜歡的原因;也可寫不限字數的賞析性文字交流,校園教室應該定期張貼更換詩歌書法作品,學校班級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比賽,課桌角設計每日一詩等。給古典文化一席之地,營造一個詩韻氤氳的大環(huán)境,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學習興趣,久而定見成效。
2.遵循古典詩歌教學規(guī)律,卓有成效地開展教學。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中,是這么定義文學鑒賞的:“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語言的媒介,獲得對文學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的享受,從而領會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內容,這就是在進行文學鑒賞。文學鑒賞是文學發(fā)揮和實踐其社會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痹姼梃b賞也是一種文學鑒賞活動,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自主活動,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對詩歌形象、意境、情感的把握應該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加上老師的引導調整共同完成,而不是老師個人的體會認識,老師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可自主理解感悟、生生可合作探究、師生可互動交流的有序、和諧、寬容教學環(huán)境,而不能把課堂當成老師一個人的舞臺。
3.結合高考的古典詩歌命題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
詩歌鑒賞很久以來一直成為高考必考的內容,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它已成為高中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鑒于高考對于高中生的重要,鑒于語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鑒于古代詩歌鑒賞在語文中的不可忽視性,教師必須結合高考的命題情況,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一套切實有效的教法:(1)根據詩歌的特點開展教學。詩歌的特點是情感性、畫面性、音樂性。別林斯基說:“沒有情感就沒有詩人,也就沒有詩?!卑拙右椎母?、苗言、華聲、實義,也認為詩歌的核心是情感。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挖詩歌所蘊含的情感,如學生對蘇軾的“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的解讀,一開始僅僅停留在景物描寫的層面上,在老師引導和點撥下,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后,有從寫景角度,解讀出遠近動靜結合,也有從情感角度提出是對前途迷茫的感慨,還有同學認為青山隨船在水中起伏時抵時昂是詩人對宦海沉浮感慨的形象表達,這些個性化解讀應予以肯定和贊揚。(2)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可以從較為簡單的或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古詩詞入手,讓學生改寫成現(xiàn)代散文詩;也可以從現(xiàn)有的化用古典詩詞的歌曲中讓學生找出對應的古詩詞,如歌手許嵩的《廬州月》旋律典雅,化用了成語和古詩詞,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古詩詞,興趣盎然。(3)拓展課外閱讀,提升鑒賞能力?!安偾髸月暎^千劍而后識器”,只有拓展詩歌課外閱讀量,才能慢慢體會出其規(guī)律,感受其特點,也只有見得多,認識才會深刻明確,才能感受是人豐富含蓄的情感,才能準確把握其藝術手法。
中國古典詩歌與其它文學樣式不同,它言辭凝練,想象豐富,表現(xiàn)手法多樣,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語言簡約、精煉、形象、意蘊豐富,古典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我們要在尊重學生個性解讀的前提下,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偉.高中古典詩歌教學方法淺談[J].中學教學參考,2015.30.
[2] 戚麗娟.高中古典詩歌教學之我見[J].科學與財富,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