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斌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持續(xù)深入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學生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關注。如何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和幫助,是現代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2-0129-01
一、分層教學法概述
分層教學法是一種致力于學生正面體驗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最大限度挖掘學生潛能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法在兼顧全體的基礎上做到了分層優(yōu)化,使得全體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最佳方式。分層教學法以學生學習實際為出發(fā)點,將教學起點放在比較低的位置上,有效規(guī)避了教學中的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轉變對數學學習的刻板印象,讓學生在良性競爭和自我提升中形成數學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實現補差、促中、保尖的教學目標。
二、分層教學法的基本應用原則分析
(一)差別隨動原則分析。分層教學法重點突出了對于學生個體化差異的關注,具有較強的變動性,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技能掌握水平,進行分層次教學。但隨著教學活動的持續(x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技能掌握水平并非固定不變,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進步和退步情況,隨時調整、完善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從而提高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科學劃分學生層次。應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群體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其目的并不是對學生進行分層,而是根據不同的層次劃分,給予不同學生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需根據班內同學的實際學習情況,遵循層次水平相近原則,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學習激勵原則。劃分學生層次的同時,教師應注意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激勵和鼓勵,在班內營造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個人的優(yōu)點和不足,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從而有計劃、有層次地實現學生個人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初中生的數學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不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數學理解能力和思維狀況、數學學習態(tài)度、數學學習熱情來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教師要充分把握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弱點,并制訂詳盡的分層教學計劃。同時,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動態(tài)調整、實時變化,不應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學習近況隨時調整分層情況,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去挑戰(zhàn)和理解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教師應當以教學大綱為總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對數學課本進行梳理和整理,堅持中等生學會、后進生基本學會的教學原則,提升全體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基本技能,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自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按照以下原則進行教學分層。首先,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學加深對一元一次方程根的定義以及解的特性的理解,并引導學生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和其他方程之間的區(qū)別。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由淺至深的作業(yè)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解決一道題目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另外,教師在為學生制訂作業(yè)目標的時候,要引導基礎薄弱的學生達到完成第一題、第二題的目標,引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達到完成第三道題的題目要求,這樣所有學生都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數學學習中收獲信心。
(三)分層輔導,培優(yōu)補差
1.教學目標的分層。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同,教師只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并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充分體現出分層教學法的作用,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優(yōu)等生來說,教學的目標應該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對于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為主,而不要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而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同學來說則相反,教學的目標應當放在基礎的知識方面,在教學的同時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并且應該對于這些差生進行適當的鼓勵,激發(fā)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來說,他們自身具有一定的數學基礎,所以在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的同時為了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為其設計一些難度中等偏上的問題,在同時也要注意,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各個層次的目標應當是與該層次的學生實際能力相適應的,需要通過努力能夠實現和理解但又不顯得太過于簡單。
2.教學過程的分層。教學過程是分層教學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的分層中對于教學內容和方式也應當有所整合,并且在教學的同時,教師也應當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努力并看齊,而不能以僵化不變的層次分層限制了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四、結束語
雖然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但是學習的能力和成績是一個動態(tài)的能力和數據,教師應當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動態(tài),針對學生的變化也相應地改變教學的方式,同時也使學生自然地明白自己的學習能力,找準自己的定位,這樣可以大大避免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參考文獻:
[1]袁新福.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