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明
摘 要: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當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卻并不樂觀,教師應當從讀、寫和改這三方面入手,逐漸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修改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寫作水平是學生語文能力在書面上的體現,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然而當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小學語文教師普遍認為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塊難啃的骨頭”,認為輔導小學生寫作是艱難的過程,更不必說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他們往往“談寫色變”,一遇到與寫作相關的任務就犯愁,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學生無話可言,自認為沒有寫作素材,二是學生沒有掌握扎實的表達方式,肚子中有墨水,但就是不能夠躍然于紙上。這樣學生對寫作始終提不起興趣,嚴重影響學生寫作水平在小學階段的養(yǎng)成,更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我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從讀、寫、改這三方面抓起,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與想法。
一、從閱讀抓起,做好“輸入”工作
寫作是學生雜糅自己的所學所感、所見所聞在紙面“輸出”的一個過程,那如果沒有“輸入”,又何談“輸出”?我認為閱讀是這“輸入”的主要來源。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閱讀和寫作可不是不相干的兩件事,他們是對等的,細致的閱讀對寫作幫助極大?!庇纱丝梢?,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先要從這“輸入端”抓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工作意義重大。上文提到的部分學生覺得自己無話可言抑或“無從下口”,都與他們不重視“讀”這方面的訓練息息相關,只有大量“輸入”,才有可能大量“輸出”,所以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我尤其重視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工作。
那么又該如何做好對“讀”的指導工作呢?如何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兩點:一是對閱讀的取材一定要“精”,明確指導工作的有效“陣地”。如果對閱讀的取材只是片面地追求數量,那么學生的涉獵范圍雖然廣泛,但僅僅只是淺嘗輒止,不會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形成深刻的印象,這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裨益的。閱讀應該講求個“熟”字,只有對閱讀內容熟悉,才能夠對其轉化遷移,舉一反三,據為己用,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極具代表性,各類題材的課文都能夠成為學生閱讀的絕佳陣地,教師應當悉心指導學生,讓學生反復閱讀、琢磨課文中的精彩片段,最好能夠熟讀成誦,讓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能力和布局謀篇的智慧,爭取在每次的閱讀中都能夠獲得可以指導自己寫作的內容。二是要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工作,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漸漸會發(fā)現這樣的一個道理:寫作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凡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抑或是自己所想到的內容,都可以進行一定的加工,搬到紙面上來。而且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會受到美言佳句的熏陶,不自覺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些寫作技巧,自己寫作起來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二、寫是重中之重,多形式訓練寫作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了要做好指導學生“讀”的工作之外,還應當在對學生“寫”的訓練上下工夫。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組織各種形式的練筆,如日記和單元習作等,我還特別重視立足課本,為學生精心設計一些仿寫、續(xù)寫和擴寫的訓練,讓學生在此類訓練中迸發(fā)對寫作的激情,磨煉自己的寫作能力。
1.仿寫
在教學一些課文時,我常常抓住其中有特色的片段,讓學生模仿該片段的某特點或者模仿該片段中的某些句子,寫出結構相仿但是內容不同的新句子或者新片段。事實證明,這種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較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學生也會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自己仿寫的部分,從而豐富他們的寫作。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秋天的雨》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的寫作更加生動,便要求學生們仿寫第二段中的“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句話,學生們都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能力,有的學生這樣寫:“綠綠的垂柳像一個個小少女,笑啊笑啊,招來了春風的撫摸?!睂W生們各有千秋,訓練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經常進行此類訓練對學生寫作文字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
2.續(xù)寫
有些課文的結尾戛然而止、耐人尋味,讓人摸不著頭腦,所以我就讓學生把原文的終點當作自己續(xù)寫的起點,立足于課文,充分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合理的想象,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這對他們的寫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提升。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對后來小男孩是否再來拜訪高爾基眾說紛紜,有的學生說小男孩匆匆忙忙回家拿了膠卷,馬上趕回來給高爾基拍照;有的學生說小男孩家離高爾基工作的地方挺遠,所以他在天黑的時候才趕到,拍了高爾基在臺燈下伏案工作的照片;還有的學生表示小男孩不想再浪費高爾基寶貴的時間,所以再沒有來拜訪高爾基……我被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鼓勵他們好好組織文字,將自己的想法展現在紙上。
3.擴寫及補寫
有些課文出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部分情節(jié),但是這些情節(jié)又是讀者希望作者寫出來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會讓學生打開“腦洞”,想想在這省略的情節(jié)中會發(fā)生些什么,學生在這樣的擴寫活動中不僅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就感,還能在串聯文章方面獲得一定的突破。
三、重視修改工作,提升寫作水平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學生在打完寫作草稿之后,并沒有認真地修改,就急匆匆地抄到作文本上,本子一閉,就大功告成了;又或者是學生收到剛發(fā)下來的作文本,僅僅看看老師的評分與評語,而沒有重新審視自己的作文,沒有修改還不夠合理的地方。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寫好作文,更要教會學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畢竟小學生的作文質量有限,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學生能夠在修改中及時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及時地修改完善能夠使得自己的作文進步一個階梯。在低年級階段應該以老師幫學生修改作文為主,在中年級老師就要引領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等到了高年級,學生就應當具備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了。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一是要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我的做法通常是找機會給學生們講一些名人作家精益求精、不斷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二是作文要盡量做到面批面改。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還比較薄弱,他們認為老師作文批改好分發(fā)下來整個寫作的大流程就結束了,他們很少會去注意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寫作。當然每次寫作教師一個個面批過去也是不現實的,我的做法是每次找?guī)讉€學生面批,指出他們作文的不足之處,再啟發(fā)他們自行修改,這樣學生才會對自己的不足之處產生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寫作中才能夠避免同樣的錯誤。三是教師對學生的評語應當以鼓勵為主。大部分的小學生還是較為敏感的,比較重視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教師對他們再小的表揚他們可能都會放在心上,而教師對他們的批評對他們來講可能就是晴天霹靂,可能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自信。學生犯錯在所難免,更何況是寫作這個困難的項目,就算犯錯,教師也應該委婉地指出,評語還是要以激勵學生為主,這樣學生才會有跌倒后再站起來的勇氣,才能在下次做得更好。
總而言之,要想做好寫作教學,真的不簡單,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知難而上,做好讀、寫、改這三方面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樂寫并會寫。
參考文獻:
吳根華.淺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術研究,2013(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