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李廣元
【摘要】 導學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載體,高質量導學案的編寫,使教師集體備課落到了實處,使“以生為本”新的教學理念貫穿教學始終,促使師生共同發(fā)展與提升,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 數學;高效課堂;導學案;教學案例
【基金項目】 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330.
一、目標導學
1.理解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2.通過“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的推導和應用,使學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guī)律.
二、學習重點、難點
1.正確理解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2.正確理解和應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三、學習內容
(一)微課導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探究:根據乘方的意義填空,觀察計算結果,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1)23×22= × = =2 ( ) =2 ( )+( ) .
(2)32×3 5 = × = =3 ( ) =3 ( )+( ) .
(3)102×10 5 = .
(4)a3×a2= .
2.注意觀察計算前后底數和指數的關系,你發(fā)現了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3.議一議
a m ·a n = .(m,n,p是正整數).
用語言來描述此法則即為: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二)學生質疑并解決問題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認真傾聽同伴的交流發(fā)言,積極參與討論評議,有難度的題目教師可以點撥或精講,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師可增減問題或題目.
(三)歸納總結、鞏固新知
1.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a m ·a n =a m+n (m,n都是正整數),計算a m ·a n ·a p 后,能找到什么規(guī)律?a m ·a n ·a p =a m+n+p (m,n,p都是正整數).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采用分小組合作學習,積極參與并爭取代表本學習小組交流、發(fā)言.
2.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例1 ??計算.
(1)x2·x 5 ;(2)a·a 6 ;(3)(-2)×(-2)3×(-2) 4 ;
(4)32×33×3 4 .
例2 ??計算.
(1)(-x) 4 ·x;(2)(-a)3·a 6 .
例1、例2采用的是板演的方式,若有錯誤,請另外的同學糾錯,并指出錯誤的原因,最后學生歸納總結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及運算的步驟.
教師學法指導: (-a) n =a n (n為偶數),
(-a) n =-a n (n為奇數).
【跟蹤訓練】計算下列各式,結果用冪的形式表示.
(1)(-7) 8 ×73;(2)(-5) 8 ×(-5)2×5 4 ;
(3)-m 6 ·m;(4)(-x)·(-x)3.
例3 ??計算.
(1)(x+y) 8 ·(x+y)4;(2)(x-y)2·(y-x)3;
(3)(a-b)·(b-a)3.
此環(huán)節(jié)中例3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完成,教師在各小組中巡視、點撥、指導.
教師學法指導: (a-b)n=(b-a) n (n為偶數),
(a-b) n =-(b-a) n (n為奇數).
3.逆向訓練:填空.
(1)x 5 ·(? )=x 8 ;(2)a·(? )=a 6 ;
(3)x m ·(? )=x 3m ;(4)a m ·(? )=a m+n .
歸納總結:a m+n = .(m,n都是正整數)
例4 ??已知a m =2,a n =3,求a m+n .
(1)(-3) 7 ×(-3) 6 ;(2)x 5 ·x·x3;
(3)(m-n) 5 ·(m-n) 6 .
此環(huán)節(jié)充分還課堂于學生,讓他們分組合作、交流、探究,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講解.
(四)小結歸納
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分層布置作業(yè)
A組都做,B組只做1,2小題
1.教材P96練習題.
2.計算:(1)10 5 ×10 6 ;(2)a 7 ·a3;(3)x 5 ·(-x) 6 ;
(4)b 5 ·b;(5)10×102×10 4 ;(6)a 7 ·a3.
3.計算:x·x2·x3·x 4 …x 100 .
4.計算:(-2) 2006 -2 2007 .
(六)課堂小測
(題目詳見白板)說明:當堂檢測,各小組展示自評比.
(七)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教師利用簡單的復習檢測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然后設計了有梯度的問題串,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新知,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點滴成功之處,激勵學生繼續(xù)探究,在導學案的設計上體現了誘思導學、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了課堂教學效果追蹤反饋,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理解了抽象的知識,實現了高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