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
【摘要】 新課改的實施、新課標的頒布,其最終價值取向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造就具有開拓進取精神、有競爭力的、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時代的高素質(zhì)人才.新時代的教師要有改善甚至改變自己教學行為的意識.每一名學生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權利,學生有權對我們的教學行為提出質(zhì)疑和要求.
【關鍵詞】 思索;實踐;展現(xiàn);成長
新課程改革的大潮早已在各地區(qū)、各學校涌動.這是新世紀我國教育發(fā)展中的重大事件,它將對我國在未來在各方面能否立足于國際大舞臺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沒聽清,請舉手示意!”
一直以來,同事對筆者的數(shù)學教學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筆者也在努力提升數(shù)學教學的素養(yǎng).不過,通過筆者的同事,筆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數(shù)學教學有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上課語速過快,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鑒于此,這兩年,筆者與學生有一個約定,即筆者上課時或與學生交談時,如果學生不能理解筆者的話,學生可以立刻舉手示意并說:“老師,能不能說話慢一點?”這個約定每學期一開始就向?qū)W生提出,用學生的提醒來監(jiān)督筆者的教學行為.
新時代的教師要有改善甚至改變自己教學行為的意識.每一名學生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權利,學生有權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質(zhì)疑和要求.以往,學生迫于教師的威懾,很少向教師提出正面的要求.滿足學生的合理建議和要求,就是對他們受教育權的最大尊重.
二、“請繼續(xù)說!”
在多次的公開課和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筆者有這樣的體會:為了使整節(jié)課很完美,時常還沒等學生把話說完,教師就打斷學生的發(fā)言,或是因為學生的發(fā)言不符合自己的想法而另請他人發(fā)言.用今天的教學理念來衡量,這是一種“很殘酷”的行為.如果教師耐著性子,也許答案就在后頭,獨特的見解將會出現(xiàn).這兩年,筆者常常在教學上反思這一點,在課堂上常對學生這樣說,“請繼續(xù)說!”“接著往下說.”“你還有話要說嗎?”“大家都在聽呢,接著說吧!”在課堂上努力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讓他們把話講完.每個人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表現(xiàn)欲.尊重他人表達的需求,讓對方把話說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品質(zhì).教師應當改變自己教學方式.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感受,讓學生在傾聽中吸收有效信息、重組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學五年級的“找規(guī)律”時,筆者出示了例一的場景圖,讓學生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學生獨立思考形成共識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找出規(guī)律的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筆者仔細地聽完了學生的發(fā)言,有的用畫圖的方法,有的用列舉的方法,有的用計算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整節(jié)課營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些筆者懂得,只有在一種相互尊重的和諧寬松的土壤中高效課堂才能逐漸生根、發(fā)芽以至開花、結(jié)果.
三、“老師也來談談!”
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倡導師生對話.師與生、生與生雙方平等地溝通、傾訴,在對話中達成信息的傳遞、信息的重構組合,產(chǎn)生新的信息.現(xiàn)在提的更多的、實踐更多的是生生之間、學生指向教師的信息傳遞.當然,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應當在課堂上成為“演員”,更多地上演他們的“戲”.然而,絕不能忽視了教師指向?qū)W生的信息傳遞紐帶.教師作為學習者也在這一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因此,應當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收獲”和學生分享.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常常把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生分享,讓他們充分明白教師在與他們共同學習,并不是置身事外的人.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筆者出示幾組軸對稱圖形的圖片,圖片很美.筆者沒做教學重點,只是和學生一起感受圖形的美,引導學生去回憶、捕捉那種生活中的美、意境的美.然后筆者接著說:“這些生活中的圖片之所以美,就是因為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學生個個興致高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筆者還常常與學生一起做練習,給他們講述自己的答題思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通過這些使他們懂得做事要講究方法.
四、“早些讓老師叫得出你的名字吧!”
筆者有這樣的體會:每學年總得花幾周的甚至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把所有新學生的名字叫全.究其原因,是與學生接觸、交流相對較少所致.可再一想:在課堂上,筆者給每名學生與自己“親密接觸”的機會了嗎?仔細想來,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這學期,筆者有意識地統(tǒng)計了開學一周來數(shù)學課上沒有主動發(fā)言的學生人數(shù),結(jié)果足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此行列.筆者對他們坦然地說:“你們中間有很多學生老師還叫不出名字,你愿意看到一個月后老師還不能叫出你的名字嗎?這樣的話,老師會很慚愧地,你也會很難為情的,對吧?”一番話后,筆者讓他們說了自己打算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其中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說,上課要多主動發(fā)言,讓教師記住自己的名字.之后,筆者很坦誠到底鼓勵道:“早些讓老師記住你的名字吧!”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在任何時候關愛學生,心向?qū)W生敞開.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懂得上課就是成長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表達、交流的自由和能力;上課就是生活,是與教師、同學分享收獲、喜悅的美好生活.正可謂:蹲下身來與花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