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輝
摘要: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有效的發(fā)問技巧,能引起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本文論述了生物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技巧。
關鍵詞:生物教學;問題設計;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13
初中生物課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問題是探究活動的起點。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有效的發(fā)問技巧是引起學生心理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礎。
學習動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強烈的學習動機是由學生高層次的學習需要和成就感激發(fā)的。因此,如何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巧妙設計能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問題,也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有助于創(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質疑。問題的設計要在“巧”上下工夫,要有中心,有重點,有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和研究性。
一、屬性列舉法
屬性列舉法是指設計的問題內容要提出事物的某一特性或標準,要求學生盡量舉出符合此條件的事物。例如:你所知道的植物中哪些能進行無性繁殖?屬于單子植物的生物有哪些?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有哪些?人類的哪些活動會影響空氣的質量?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指出途徑法
指出途徑法是指設計的問題內容要求學生盡量想出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或途徑。例如:有的學生在使用顯微鏡時,看不到白亮視野,試分析其原因。夏季移栽植物時,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的成活?
三、詳列用途法
詳列用途法是指設計的問題旨在要求學生列舉事物的可能用途。例如:為什么說綠色植物是“生命之母”?魚的各種鰭分別起什么作用?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動物和真菌分別扮演著什么角色?
四、推測可能法
推測可能法是指設計的問題內容利用想象推測事物或事情的可能發(fā)展或發(fā)展方向。例如:請根據皮膚的結構特點,推測皮膚的功能?某人的尿樣檢查出現(xiàn)了蛋白質和紅細胞,請你推斷一下,此人身體的什么部位可能出現(xiàn)了病變?請推測卵殼、殼膜、卵白和卵黃各有什么功能?
五、比較異同法
比較異同法是指問題內容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或概念,就其屬性特質比較其異同點。例如:根據你的觀察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列表比較早期蝌蚪與成蛙在外部形態(tài)上的不同點。比較昆蟲、兩棲動物和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方式,并簡要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六、探究原因法
探究原因是指題目內容就事物現(xiàn)象查究其產生的可能原因。例如:某些地區(qū)出現(xiàn)畸形蛙,你認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土壤的潮濕程度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在哪種環(huán)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fā)?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七、預測后果法
預測后果法是設計的問題內容要求學生依據事物發(fā)展現(xiàn)象,推敲其可能產生的后果。例如:人口的急劇增加會導致哪些后果?人們亂砍濫伐、毀林開荒,會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怎樣的影響?對生物多樣性有怎樣的影響?
八、按圖索驥法
按圖索驥法是指對設計的問題內容提出某些線索或要素,要求學生據此想出包含此條件的事物。例如: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光對綠色植物的生活還有什么影響呢?如葉綠素的形成是否與光有關?請你設計實驗探究。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有影響,黃粉蟲幼蟲的生活是否還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呢?請你參照以前做過的探究實驗步驟,設計完成一個類似的探究活動。
九、時地遷移法
時地遷移法是設計的題目內容預測隨著時間、空間、條件的改變,同一事物可能產生的變化。例如:在探究“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時,實驗過程中要用37℃的溫水為試管保溫,若將試管放到0℃或高于37℃溫度保溫,實驗結果如何?蚯蚓是在土壤中穴居的動物,輕易不到地面上來。而在夏日,大雨過后,常會在草地、花園或農田中見到在地面上爬動的蚯蚓。請你動用學過的知識,解釋蚯蚓為什么爬到地面上來。
十、多媒體法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激發(fā)學習興趣。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xiàn)力,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內在動力。學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越濃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觀察細致、記憶深刻、想象豐富,從而呈現(xiàn)最佳學習狀態(tài)。
生物任課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有很大的自主性,畢竟“生物學”與我們自己息息相關,就像我們今天面臨的人口、環(huán)境、糧食、資源等世界性問題,無不與生物學有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更多書本以外的生物學知識。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識密度呢?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多方面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地優(yōu)化處理。
現(xiàn)代社會開放而發(fā)展,學生的信息量比較廣,知識面也比較寬,而且他們追求新鮮與刺激,渴望獨立與成功,喜歡表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讓自己成為大家的“焦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發(fā)展與學生成長的特點,打造有魅力的課,有強烈吸引力的課,關鍵是讓學習主體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動起來,活躍起來。變課堂為舞臺,盡可能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唱主角,去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鄭市城關鄉(xiāng)初級中學 451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