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
摘要:生本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回歸生命本體的教學。實施生本課堂教學,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并不斷促進理想的教育生態(tài)的生成。本文重點介紹了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概念,學生在課堂上的特點,分析了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的重要性,總結了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教學手段
隨著語文教學理念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語文教育逐漸走向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道路,以生為本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凸顯出來。因此,筆者以此為出發(fā)點,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再分析,以此促進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綜合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 生本課堂的教學意義
作為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新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近年來“以生為主”理念的盛行,顯著推動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功用,突出體現(xiàn)了其重要功能。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概念下的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是教學目標首要考慮的問題,以此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由于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方式,教學模式實行使用推動教師個性化教學模式。鑒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其不同的學習特點,要想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多元化的課堂上,推動學生主動積極發(fā)展,還需要生本教學的推廣,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 生本課堂的顯著特點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早已爛熟于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是要研究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正確的時間里,給予學生合適的思想,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學習,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鉆研的樂趣,構建屬于自己的意義世界。學生能主動把握學與教的關系,是學生教學理念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學生地位的極大尊重;學生對教學概念的關注,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教師的指導,任何學與思,都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分不開。要想從根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的對話必不可少。信息有效交流,情感自然釋放,思想點點碰撞。在這樣的互助中,學生探索的沖動、學習的熱情都被學生的求知欲望所喚醒。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會實現(xiàn)天翻地覆的改變。
三、 生本課堂的有效教學
(一) 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有效推進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年齡段特點,采取情境表演的方式。如在低年段的生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漢字的演變和繪本結合起來。在故事中學習漢字,漢字的演變過程又促使了學生對漢字的掌握更深刻。又如在學習四年級課文《三顧茅廬》時,學生對劉備的“三顧”并不能深入了解。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劉備三兄弟對諸葛亮的不同態(tài)度,進而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從而讓學生在自我表現(xiàn)中提高學習積極性,課堂氛圍也能有效提升,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
(二)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建立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積極性。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語文課堂也可以巧妙借助新媒體的輔助。如,巧用音樂營造氛圍,運用課件激發(fā)想象等。蘇教版的語文課堂,能夠運用音樂和課件的課文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都是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的手段。除此,許多課文會有大量的留白,教師此時可以做個探索者,引領學生挖掘空白,激勵創(chuàng)造,學生在持續(xù)的探索中,充分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如,我在講完《小松樹和大松樹》后,給學生留了這樣的問題:小松樹和大松樹見面后,它們會說些什么呢?這樣就打開了學生的想象之窗,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
(三) 促進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多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老師的積極指導下,充分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挖掘學生的潛力,通過“學生教學生”的形式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小組中積極發(fā)言,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問題并解決難題,從而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小組合作之外,教師還應積極為學生提供上課前任務,操作前設置的數(shù)量,鼓勵學生積極準備,在課堂練習任務認真,而且要確保每個團體成員有機會發(fā)言,從而有效提高合作學習質量。
(四) 指導學習方法
俗話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要想學得好,還需教師的有效指導。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結合要學習的課文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當學生對課文的相關內(nèi)容產(chǎn)生疑問時,就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會對學習產(chǎn)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如在帶學生對《黃河的主人》這篇課文學習時,老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再逐層教學。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帶領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預習,搜集資料,進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再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指導,從而使學生明白艄公是如何能成為“黃河的主人”,在自己的理解與感悟上,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學生”的概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生本”概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不能盲目從眾,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去實踐,然后強化“生”的概念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史玲.將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J].吉林教育(綜合),2015,(28).
作者簡介:
林慧,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八卦洲中心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