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論述案例教學法在Pro/E軟件中的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關鍵是選好循序漸進的教學案例,將案例任務分解為簡單的子任務,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教會學生掌握Pro/E各種特征構建方法。
關鍵詞:Pro/E;案例教學法;教學
一、 Pro/E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主要弊端
Pro/E軟件應用是機械設計類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yè)軟件課程。在傳統(tǒng)Pro/E教學中,許多老師擺脫不了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理念,在理論教室打開幻燈片或Pro/E軟件講課,老師講得精彩,學生卻聽得糊涂,主要原因是,老師的所有操作過程不能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Pro/E軟件的許多專業(yè)術語對初學者者很陌生,但對軟件爛熟于心的老師卻在課堂上信手拈來,也會讓學生有強烈的陌生感,因而對學習產生困惑。
二、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新課引入后僅花幾分鐘時間教會學生啟動Pro/E軟件,熟悉基本界面,便開始講述第一個簡單任務,老師在教師機上進行演示,學生跟隨操作,也就是將平時講課操作內容拆解成單獨操作動作,這樣操作的妙處是教師可以時刻掌握學生是否在跟隨操作,即可帶領全部學生一致操作,同時,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領悟關鍵要領,在跟隨教師三維建模過程中時刻收獲成就感,激發(fā)學習熱情。
三、 任務驅動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以圓柱體作為第一教學任務(如圖1 所示),讓學生學會基本體建模操作。
這一教學任務又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教學子任務:
子任務一,啟動Pro/E軟件;子任務二,設置工作目錄,新建零件,選用mmns_part_solid模板;子任務三,建立拉伸特征,選用草繪基準;子任務四,草繪截面,修改截面參數(shù);子任務五,修改拉伸參數(shù),完成圓柱體特征。
學生掌握基本體建模操作后,再以一個帶鍵槽階梯軸作為第二教學任務(如圖2所示),讓學生掌握旋轉特征的創(chuàng)建方法。
任務二教學過程可以分解為以下教學子任務:
子任務一,在AutoCAD中繪制旋轉截面圖;子任務二,在Pro/E中建立旋轉特征;子任務三,在Pro/E草繪中導入AutoCAD文件;子任務四,在Pro/E中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子任務五,在旋轉特征基準上創(chuàng)建去材料屬性拉伸的拉伸特征;子任務六,創(chuàng)建倒角、圓角等構造特征,完成零件建模。
在以上案例中,將草繪與建模結合起來,讓學生反復練習,能達到單獨講述草繪與三維建模造成的平面繪圖與實體建模割裂學習而造成事倍功半的弊端。
任務驅動教學關鍵是選好循序漸進的教學案例,將案例任務分解為簡單的子任務,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教會學生掌握Pro/E各特征構建方法。
四、 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證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快速進入Pro/E三維設計學習狀態(tài),在由簡單復雜的學習中,學習極易實現(xiàn)獲得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激發(fā)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良好,因而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參考文獻:
[1]謝英星,陳傳端.淺議PROE繪圖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案與措施[J].《遼寧高職學報》,2011 (4):77-78.
作者簡介:程友斌,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機車車輛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