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
摘 要: 中職化學教材涉及眾多化學實驗和抽象的概念,加上學校本身的條件限制、學生自身情況的差異以及一些實驗的特殊性,導致很多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障礙,學習起來較為吃力,而“微課”的介入,卻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由于“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能夠?qū)⒒瘜W知識和實驗以圖像、聲音、文字等更加具體的表現(xiàn)方式呈現(xiàn)出來,短小精悍,節(jié)約時間,并且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學知識點。而中職教師在設計微課視頻的時候,也應當有側(cè)重點,要能突出教學的難點。本文圍繞“‘微課教學應用于中職化學課堂的研究”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 中職課堂;化學教學;微課教學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隨著信息化環(huán)境的日益成熟,在教學領域也促進了深化的改革。在中職化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而微課作為其中的精華部分更是被教師廣泛使用,他以短小精悍的獨特方式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將學習資源以視頻的方式展現(xiàn),能夠改變學生的對傳統(tǒng)課堂的認識,提升學生對抽象性知識點的理解能力。
一、 巧用微課資源,化解教學難點
化學學習中存在很多的重點和難點,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雖然能夠盡力搜集資料,設計教學形式,制作較好課件,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層次都是有差異的,不能保證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理解掌握。但是教師要是能夠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微課資源,定然能夠取得新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課視頻一般都是由教師自己制作的,因此不同的教師對課本知識有不同的理解,設計出的視頻也是不盡相同的,其抓住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有所差異的,學生在選擇微課資源時,只要搜索知識難點關鍵詞就能夠選出自己需要的視頻,這樣學生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而不局限于教師指定的單一的資源,能夠保證資源的多元化需求。比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結合課本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設計教學任務和目標,并觀察氧化還原反應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了解反應的本質(zhì),并比較不同物質(zhì)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掌握化學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方法和規(guī)律。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相關的官網(wǎng)上查閱資料,尋求最為專業(yè)的答案,并借助手機或是平板的幫助,將可視資源拷入自己的設備中進行反復觀看,如此,學生能夠迅速地投入到課堂內(nèi)容的學習中,并且快而好地完成教師指定的任務,對課本的部分知識內(nèi)容也能理解得更加清楚。而為了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得更加清楚,并在學習中代入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更多課堂互動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和探討的空間,通過與其他學生的交流,能夠加強知識的互換能力,降低學習的難度,提升團隊協(xié)作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高效提升。
二、 突破空間限制,展現(xiàn)實驗過程
化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中職教學特色也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因此在中職化學課堂中,不能僅僅以單純的理論知識灌輸為主,而是應當結合實驗,提升實驗在化學課堂中的占有比重,通過大量實驗幫助學生提升實踐操作能力,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和研究品質(zhì)。具體來說,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要求教師能夠意識到實驗對化學的重要性,教師也為之不斷探索,采取了一些行而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由于一些實驗的特殊性,教學條件不允許,存在諸多限制,學生不能直接接觸到實驗,學生對此就會感到學習的枯燥無味,從而制約學習效果。而教師若是能夠使用微課教學方式,就能很好地將解決這一限制,讓學生能夠直觀地體驗到實驗教學的魅力。比如在學習鐵銹腐蝕的原因時,為了能夠充分展示鐵銹生成原因,需要借助五個對比實驗,而要是在現(xiàn)實中去操作,需要的時間會很長,而課時的時間是比較有限的,化學實驗效果得不到完整的展示。因此,教師可以提前一周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分別觀察五組實驗,并有手機記錄下來發(fā)生的變化,然后將這些視頻反饋給教師,做出兩三分鐘的短視頻,并讓各個小組就自己的記錄進行簡單的介紹。學生在相互的交流總結中,結合對視頻的揣摩,自然能夠更加輕松的得出實驗結論。實踐表明,這種讓學生親自參與制作微課資源的方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習慣。
三、 形象微觀教學,克服教學障礙
眾所周知,化學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習中有很多重點和難點,如果采取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往往是無法得到體現(xiàn),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不夠透徹,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些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但若使用微課教學方式,就能將抽象微觀的知識點,轉(zhuǎn)換成形象直觀的具體案例,幫助學生認識知識內(nèi)部變化,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若是單純地采取以往教學方式,不但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會較差。教師借此采取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用分子模型動態(tài)動畫的形式將抽象的原運動具體化、宏觀化,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化學物質(zhì)的基本性質(zhì)和反應原理,讓學生迅速直觀地了解化學反應實質(zhì),增強學習效果。
四、 小結
總而言之,將微課資源利用到化學課程教學中,能夠有效化解知識難點,降低學習難度,將微觀的學習理念轉(zhuǎn)換成更加直觀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研究和探討的方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必然能夠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有效發(fā)展,幫助教師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吳安艷,陳繼良,張泓毅.微課理念下的教師教育技能實訓方案研究——以韶關學院的師范教育為例[J].軟件導刊,2013(06).
[2]陳緋,王志有,陳林,周襲非,徐洪波,李莉香,王濤,王月.“緩沖溶液”課程微課教學模式應用與實踐[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