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不斷深入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縱觀目前中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師對體育課堂掌控能力不是很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這些問題都較嚴重地影響到教學效果,使體育教學很難對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給予滿足。針對中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可通過設計有效性操作方案,提高體育教學成效,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中學體育;操作方案
一、 引言
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學生是否獲得了體育鍛煉知識,是否起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目前,體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體育課堂教學又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為此,亟須構建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方案,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旨在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二、 體育教學有效性操作方案的設計
通過實例闡明了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探尋提高課堂效率的新方法。根據概念教學的理論,探究如何進行體能素質教學,提出了體能素質概念教學的要求,說明了如何在體能素質實驗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為了真正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鍛煉學生的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現(xiàn)設計以下有效性操作方案:
方案1:溝通、交流類
立足書面和口頭,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有效信息獲取能力。活動有:
1. 驛站傳書:依據一定順序,全隊成員依次坐好,老師將信息傳達給最后一名同學,按照約定的方式,同學們將信息傳遞給最前面的一個同學,而最前面的同學,在指定的區(qū)域內,同學對信息進行交流。
2. 穿越電網:規(guī)定要求在二十分鐘內,全體成員都要穿越電網,將前行的障礙排除,同時要求身體具有一定的協(xié)調性,促進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
方案2:信任、協(xié)作類
培養(yǎng)學生的彼此信任,對集體、團隊的重要性進行體驗。培養(yǎng)全體成員的決心與信心,同心協(xié)力共同戰(zhàn)勝困難,并具有提高學生計劃和組織以及協(xié)調的能力?;顒佑校?/p>
1. 支援前線:以四路縱隊組織學生,軍需官為最后一名同學,以老師的要求為指導,把物資收集后,向指定地點進行快速送達。然后在隊伍最前面就坐。軍需官重新確定為隊伍最后面一名同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同時對學生的爆發(fā)力和反應速度也進行了培養(yǎng)。
2. 萬里長城永不倒:學生圍成一圈,前面的同學坐在身后同學大腿上,保持30秒圓圈不倒。不僅使團隊建設加強,而且學生下肢力量和身體協(xié)調性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圖1萬里長城永不倒
3. 跳長繩:將一根長繩發(fā)給各小隊,由兩人搖繩,所有隊員接力以“S”型進行,這樣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體能。
圖2團隊跳大繩比賽
三、 體育教學有效性操作方案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在實施體驗式板塊過程中,“驛站傳書”等活動都具有較小的運動量,而體育課需要把學生的需求和鍛煉的效果充分地進行全面的考慮。如果運動量太小,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就達不到,運用就失去意義。在以上方案活動實施中,得知方案沒有與預期效果相吻合,關鍵在于部分同學靦腆和對自己個性極力想表現(xiàn)的部分同學所致。可以得出: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充分地表現(xiàn)出敏感或強烈的表現(xiàn)欲等個性。
在總結與反思后,驛站傳書活動同學間的間距被增加,原地坐著傳遞方式向快速跑步轉變;稍微放遠了一點一支手臂長和物資收集點的距離,就會增加隊伍的長度,隊伍后面的學生加長了對物品收集的距離。而“萬里長城永不倒”以原地保持不動的圓圈每人向前前進1米改進。改造后的項目,對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進行了進一步的強調,而且對同學們進行積極地引導。
四、 體育教學有效性操作方案實施效果評價
實施實用性體育教學,是本次行動的目的。在行動研究過程中,通過觀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手段進行反思,以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和“研究”中,行動研究方式就是十分有效的渠道。
1. 提高了師生對體育學習的認識
通過實施實用性體育教學,使中學生參與的興趣大幅提高。體驗式培訓教學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溝通等方面的能力,明顯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身體形態(tài)培訓方案顯著地提高了學生對身體姿態(tài)自我調整的意識,成為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氣質的有效平臺,使學生重新認識了身體的“美”,學生的素養(yǎng)被進一步提高。針對中學女生愛美的特性,開展健美操課程,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更加突出,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真正體會健美操的內在美感。注重師生對健美操興趣的培養(yǎng),是開展這門課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 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
教師要樹立威嚴是以往的教育理念,俗語說,“嚴師出高徒”,然而就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來看,充滿活力,積極與學生交流的老師,與學生成為沒有隔閡的朋友的教師,是學生真正歡迎的教師。而體育課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踐性,教師應充分地認識到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對待每一名學生做到公平公正,與學生交流要積極主動,以朋友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幫助,這樣有利于使學生接受教師,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不是教師擺師長的架子來教育學生。教師要注重運用妥善的方式解決學生之間的問題,實施因材施教,以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為出發(fā)點,運用的教學手段也應該具有差異,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鼓勵,這樣有利于使學生通過健美操課程獲取更多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力。
3. 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在實踐中注重貫徹學生終身體育培養(yǎng)的理念,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律性鍛煉習慣。而學生掌握良好的體育鍛煉方法將會終身受益,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能在課外更好地應用課堂上掌握的方法,促進體育鍛煉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教學中教育學生對體育運動技能進行正確地掌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這樣在使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也有效地防止發(fā)生運動損傷,并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鍛煉的自覺性。以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為手段對學生進行訓練,對學生體育鍛煉的負荷量度進行科學地把握。如實用性較大的中長跑等項目,不僅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素質,而且還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4. 鍛煉了學生的身體機能
在當前的學生中,多數為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分析本次研究體驗式培訓板塊,在“萬里長城永不倒”的活動中,很多學生都是只顧考慮自己,不具備互相配合的精神,沒有領會這次培訓的真正實質,沒有按要求進行,最后整個團隊不能按時完成活動。教師在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后,應及時地調整教法手段,向學生強調活動的完成,需要的個人與團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樣就增強了同學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從而加快了活動完成的時間。通過本次行動研究,同學們對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完成團隊活動的重要性給予了新的認識。而同學間相互依賴與相互包容是必要條件。而中學生具備這種心理素質,將為今后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其健全的人格。因此說,實施實用性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
五、 結論
為了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設計有效性操作方案,為此,要求加強建設師資隊伍,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宗旨,從而為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明昌.我國高校體育管理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貴州體育科技,2010,(03).
[2]高千嶺.中學院校體育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息,2010,(19).
[3]胡水.“人本主義”視角下的中學院校體育教學管理[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6).
[4]柯冼文.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3,(01).
[5]何康.淺談中學院校體育課程的功能[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8).
作者簡介:
楊建斌,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建陽區(qū)小湖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