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一節(jié)課堂教學實例,介紹了在閱讀教學中以讀促寫活動的組織和策略及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和反思。筆者提出,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設計巧妙的閱讀任務,搭建有效的語言支架,同時要激活學生的想象力,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幫助學生有效表達,從而完成讀寫任務。
關鍵詞:閱讀教學;以讀促寫;寫作能力;閱讀能力
一、 引言
以讀促寫是結合閱讀教學進行寫作練習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幫助學生將語言學習和運用緊密結合的重要途徑。以讀促寫既能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英語學習的潛力,又能幫助學生學習文本中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內化語言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本文以滬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節(jié)閱讀教學實錄為例,詳細闡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活動,并引發(fā)了筆者的一些相關思考,也希望能給廣大英語教師一些啟示。
二、 課例分析
本課例選自滬教版9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閱讀課 The world is in danger,該單元以環(huán)保問題為主線,是一篇有關保護環(huán)境的說明文。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地球目前面臨的危險以及一些環(huán)保小貼士。下面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錄及設計意圖。
第一步:觀看視頻,導入話題
1. 學生觀看短片《Our home—the Earth》
【設計意圖】導入采取開門見山式,組織學生觀看與文本內容相關的短片,讓學生在觀看地球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時,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讓他們意識到環(huán)保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為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起到情感上的鋪墊作用。
2. 讓學生談談觀后感
學生看完短片后,回答兩個問題:What problems does the Earth face?和 What causes the problems?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黑板上呈現(xiàn)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看短片的效果,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為文章的閱讀理解打好基礎。
第二步:閱讀前的活動設置
1. 學生觀察練習A1中的插圖,了解溫室效應形成的過程,然后完成相關句子的排序。
2. 小組討論溫室效應的后果。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第一部分溫室效應的閱讀理解。
第三步:閱讀中的活動設置
1. 根據(jù)篇章閱讀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Why must people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2)What are the main problems people face?
(3)What should peopl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準確把握好文章的寫作意圖,主旨大意。
2. 學生運用略讀策略,完成文章結構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這個思維導圖能讓學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結構,理清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段落之間的關系,把文章內容很有條理地進行總結歸納,為學生后面的復述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降低復述的難度。
3. 根據(jù)文章結構圖,復述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復述是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能根據(jù)關鍵詞提示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文章內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能讓他們更準確地使用語言進行口頭表達,復述課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第四步:閱讀后的活動設置
1. 小組競賽活動,四人小組就兩個問題展開討論,1. What other bad habits do people have in their daily lives? 2.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寫得最多的一組獲勝)根據(jù)小組討論結果,成員之間互相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達;小組推薦代表向全班同學進行口頭匯報,形成口頭作文。
【設計意圖】閱讀后的討論是內化語言知識并且運用知識的有效方式。深入閱讀文本之后是學生小組討論的最佳時機,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些問題的討論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后面的寫作做好鋪墊。同時通過這樣的討論活動可以加強學生認識環(huán)境問題的急迫性和增強他們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家園的意識。
2. 獨立寫作
組織學生根據(jù)小組討論的結果和各小組代表所作的簡報發(fā)言,獨立完成一篇題為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設計意圖】討論后的小組匯報,既是成果分享,又是對合作效果的檢驗,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學習氛圍。由于在前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素材,有了足夠的輸入了,所以再要求學生把課堂口頭表達的內容轉化為筆頭寫作也就降低難度,水到渠成了。
3.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分為三步,一是師生共評,教師投影兩位同學的作品,并示范如何點評;二是生生互評,學生根據(jù)教師的示范點評,小組互相評價;三是佳作賞析,根據(jù)學生互評的結果,推薦優(yōu)秀作品投影展示。
【設計意圖】作品賞析有師生共評、生生互評、佳作賞析三個階段組成,教師應盡量挖掘學生作品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學生積極評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生生互評是學生相互評改的過程,他們在小組合作中,不僅能相互幫助,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還能提高語言能力,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提高。
三、 結束語
教師應根據(jù)寫作任務的目的和需要,有針對性地處理文本中的語言點,從而達到有效引導學生、搭建語言支架的目的。教學實踐表明:以讀促寫能有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表達,完成從口頭到書面的過渡;以讀促寫能讓學生在情景中思考,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考試,不是新課程的天敵——關于英語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與評價關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6).
[2]蔣建華.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后續(xù)寫活動的策略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10).
作者簡介:
陸婉文,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良口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