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剛+李兵尚
摘 要:結合自身參加和觀摩說課的體會,參考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總結了在“評比性說課”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問題,強調增加說課的理論支撐,重視答辯環(huán)節(jié),提出了將聽“說課”與聽“講課”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構建了新的評價指標體系,制訂了相應的量化評價標準,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要求,使說課評比更加科學,結果更加可信。
關鍵詞:說課;評價方式;理論依據;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說課是指運用口頭語言,面對同行、專家或學員,闡述一門課程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作用、課程之間的聯系分工、課程設計思路、教學內容描述、教材內容取舍與序化、教學環(huán)境要求、教學方式方法選擇、課程考核等一系列教學元素的確立及其理論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當前,說課幾乎已成為院校每年的一項例行性工作,一般有兩種形式:檢查性說課和評比性說課。檢查性說課一般安排在每學期開課前進行,教學管理人員、領導、專家通過現場聽教員說課,檢查其備課情況,指出存在的問題,促使其修改教學設計與教案,提高備課質量。評比性說課以評比參賽者的說課水平,比較說課優(yōu)劣為主要目的,也叫競賽性說課。
一、評比性說課的模式
評比性說課由教學管理部門規(guī)定說課內容和要求,專家評委根據評分指標和評分標準現場打分,程序和套路相對固定。例如,某院校把說課作為優(yōu)秀教學設計評比的規(guī)定項目,先進行教學文書審閱打分,再進行說課答辯。說課包括課程總體設計(課程說課,5分鐘)、任意一次課設計(課時說課,10分鐘)和現場答辯(5分鐘)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文書和說課分值各占總評分的50%,且要求所說的課程是本學期或本學年講授過的課程。
說一門課與說一次課,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但側重點不同,說一門課是側重介紹課程的整體設計,說一次課是側重如何貫徹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兩者互為補充,互為印證,從整體到局部,從理論到實踐,全面而深入地考察該課程在建設與改革方面的真實狀況。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說課在很多院校已成為常態(tài),但在實踐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尤其是在評比性說課中暴露出的問題更加突出和集中,不容忽視。
(一)理論功底不夠,理論性不強
普遍存在講了怎樣教、怎樣做,卻沒有講清楚講透“為什么這樣教”“為什么這樣做”;在說教學設計時,常常出現理論支撐不清楚、教育原理找得不準確的現象,不能與理論原理有機結合,只停留在就事論事的說明上,不會用具體的理論分析解釋自己的操作和設計。說課要說清楚“理”、說對“理”,不僅要說出怎樣教,更要說出這樣教的理由。
(二)說教學方法不實,論證不充分
無論是選擇成熟的教學方法還是選擇自身正在探索實踐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基于課程、學員、教員自身及教學條件的現實,說明使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科學依據,尤其要說清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所采用方法的科學依據。教學目標與任務決定教學方法,課程性質與內容制約教學方法,年齡與知識水平影響教學方法,教員個性與風格支配教學方法,教育技術與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限制教學方法。但不管如何,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一定要落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樣的認識上。
另外,大多數參賽者在說教學方法時,將教法、學法分開來說,說到最后,卻收不回來,讓聽者難以形成完整的總體印象。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統一體,而不是單方面的教或學的過程,不是兩個孤立的活動。因此,教學方法就是教員的教和學員的學統一起來的方法,教法、學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以分開的兩個方面。一般不要硬性地將教法、學法分開來說,出現教法是一套,學法跟教法“驢唇不對馬嘴”的另一套。應將教員的教、學員的學一一對應融合起來,這樣才能說得清楚,聽得明白。
(三)忽視答辯環(huán)節(jié)
答辯是在說課之后回答專家評委針對性的提問。不少參賽者比賽前心里最沒底的就是答辯。有關答辯往往在“評分表”中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或只在“說明”中作了籠統提示,讓人難以捉摸。所以,一些參賽者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其它內容的準備上,答辯則置之一邊,存在碰“運氣”的心理。其實,答辯的價值在于為說課作必要的支撐和增色,可以是理論的進一步澄清、經驗的進一步解說;也可以讓優(yōu)點、特點、亮點進一步突出,為說課疏忽和缺陷作必要的補充和修正。答辯絕不是專家評委難為參賽者的“殺手锏”,它是專家評委進一步考量參賽者思想基礎、理論底蘊和教學機智等綜合教學能力的必要手段。所以,答辯對參賽者來說,不是碰“運氣”,而是“試金石”和出彩點,必須加以重視。
(四)評價方式單一,評價體系不科學
通過查閱了萬方數據上有關說課論文的多個說課評分表,分析發(fā)現,評價方式普遍單一化,評價體系各式各樣,有些評價指標重疊或模糊,不便于專家評委打分。表1就是某院校制訂的評分表,它將教案設計和說課的評價指標、評分標準合為一體,只有5項一級指標而沒有二級指標,評分標準缺乏對教學設計理論依據方面的要求和考量,評分標準可操作性較差。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改革說課評價方式
講課是實踐性的表演,說課是理論性的分析,目的是為更好地上好課。在實踐中,說課評比直面專家評委,一些課堂效果評價指標無法驗證,容易出現理論與實際“兩張皮”的現象,說課時說得“天花亂墜”,甚至作秀表演,一些教學思路和設計僅僅是說給評委聽的,在實際教學時卻另起爐灶,另搞一套。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使評比結果有時難以服眾。要杜絕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建議將聽“說課”和聽“講課”結合起來評比?!罢f課”中預設的教學效果需要通過“講課”來踐行和驗證。
具體實施時,如果參賽者在說課評比時正在承擔本課程的教學,則在說課前或說課后,專家評委聽取其至少1課時的授課??梢韵嚷犝f課再聽講課,或先聽講課再聽說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如參賽者是第1、2節(jié)有課,則先聽其第1節(jié)課,第3節(jié)課進行說課;如是第3、4節(jié)有課,則第1節(jié)課進行說課,第3節(jié)進行聽課。但無論何時聽課,都不能事先告之。如果參賽教員在說課評比時已經結束了本課程的教學,則可安排其帶學員重講一次課,具體講哪一講,由專家評委提前半小時指定,避免事先彩排,影響評比的公正性。endprint
這種將聽“說課”和聽“講課”結合起來評比的方式,比傳統的單項“說課”評比更加科學合理,可以考察到參賽者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情況是否一致,理論與實踐是否一致,教學行為是否體現了教學設計的理念,是否將預設的教學設計轉化為課堂的教學實踐,能夠真實反映出參賽者的整體素質和綜合水平,這樣評比結果才能名副其實。
(二)構建新的評價指標體系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是說課評比的基礎工作,從多角度、多層面評價參賽者的說課水平,并通過評價,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選擇以及教學的組織實施等方面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一個實用、科學的說課評價指標體系需具備以下特點:第一,評價指標應包含影響評價效果的各個重要元素,各元素之間具有互異性,各元素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員特點以及學習環(huán)境進行合理設置;第二,評價指標不宜太多,太多不易操作,也不能太少,太少區(qū)分度不夠;第三,評價指標元素權重的劃分,要根據課程特點、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有輕、有重的劃分,并要有足夠的說服力;第四,評價等級要層次分明,對各級的描述要清晰、通俗易懂,并且有可操作性。
遵循上述原則,設計了評分表,分為課程說課評分表和課堂講課評分表,見表2和表3,課程說課的分值為75分,課堂講課的分值為25分。
四、“說課”評價的標準及實施
上述《課程說課評分表》共設置了五個評比項目,每個項目又分為若干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并對每個指標制訂了評價分值,最后給出分項總得分和總評的分值,體現了方便實用、全面合理的優(yōu)越性。
《課程說課評分表》的第一個項目,是考查與評價參賽者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共分為四個一級指標:作為教學安排或質量保證的需要,參賽者應了解課程的學科地位及其與前后知識的聯系,特別是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整體或分段教學目標的確定等。此部分著重評價參賽者對教學重、難點確定的科學性,以及所確立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即合理性)。應當注意的是,重點難點不是由教員設定的。重點,應當由教學內容本身確定,其依據是課程標準,是不因學情而變化的,而是學員應該重點學習的內容。難點卻是由學情確定的,其依據是學員當前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和心理狀態(tài)。不同的學員,教學的難點可能是不同的。
《課程說課評分表》的第二個項目,首先強調參賽者對學員及其整體學習情況的了解,以使教學活動能夠建立在學員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尊重學員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其次是對參賽者所用具體教學方法恰當與否的考查評價,重點評價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學員的認知規(guī)律、是否能夠體現學科特點等。最后是要參賽者根據所教內容及對學情的了解程度,介紹其對學員“學法”的指導。這個一級指標在實際說課評比中容易被忽視或一略而過。學法是指學員的學習方法,即學員的學是如何展開的,屬于學習論的范疇。學法指導要符合學員的心理特征,適應學員的思維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如何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如何提高聽課效率,如何提高記憶力,如何查找科技文獻資料,如何積累資料,如何駕馭時間,如何提高思維能力,如何提高操作技能,如何進行手腦并用,如何開展團隊合作等。
《課程說課評分表》的第三個項目,是對參賽者所設計的教學實施過程的評價。該項目共設置了四個一級指標,分別就教學情景設計是否能夠調動學員積極參與,教學內容的展開及層次的銜接轉換是否科學合理,所確立的重點難點能否真正取得突破,能否實行講練結合、實現教學互動,最終全面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等等,都給出了具體和量化的評價標準。本項目是說課評價的重點部分,不但考察參賽者對教學實施進程如何設計,更要看其是否準確說出了“為什么這樣設計?”這是本項目評價的核心。說課的特點在于說理,要求用正確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不僅要求說明對教學過程的設想、設計、編排程序,而且要求說明為什么這樣設計、編排,每一個教學步驟都要做出科學的理論闡述,表現出說課的鮮明理論性。這是體現說課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教員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在此盡顯無疑。
《課程說課評分表》的第四個項目,是對教學基本功的考查和評價。一個好的教員,必須在語言、板書(或課件的制作與演示)方面有著良好的素質和能力,在教具演示和教學手段方面具有較高的技能。此外,教師作為一種特殊職業(yè),還要求在課堂內外具備良好的師表形象,教學語言要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性,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質量的不斷提高。此部分屬于課后對參賽者的總體印象(素質)評價。
《課程說課評分表》的第五個項目,是考察參賽者對專家評委所提問題的反應能力和對課程整體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出參賽者對課程設計及實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思考及準確性,專家的提問可以直指存在的問題,讓參賽者有所頓悟。
五、結語
說課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反思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本文總結了評比性說課中一些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建議實行聽“說課”與聽“講課”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由此建立新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員要提高說課水平,既要有較高的專業(yè)文化知識,又要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培養(yǎng)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魏瑩.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教師說課比賽測評[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
[2]周龍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評估中說課內容及評價標準[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2).
[3]王侖.說課“四要領”解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2(3).
[4]戴林東.“兩課”評比之“說課”:義理與機理辨識[J].職教通訊,2013(10).
[5]曾慶柏.高職說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0(11).
[6]黃寧生.即時改變度:教師培訓效果評價的新思路[J].繼續(xù)教育,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