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萍
摘 要:朗讀能力是學生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朗讀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為學生打好堅實的語言基礎。如何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內(nèi)容扣準小學生的認知實際和語言學習特點,闡述了語文實踐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對策
朗讀能力是語文四大基礎能力之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認識與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時,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趣味朗讀素材,搭建朗讀表現(xiàn)平臺,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朗讀的魅力,體會語言學習的樂趣,進而達到朗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難以保證時間
只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與理解。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朗讀雖作為重點,但是課堂上給予的時間卻不足。一些教師為了盡快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大幅度壓縮朗讀時間,甚至一些教師還“省略”了課堂朗讀時間,把朗讀教學作為課前學習任務或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這種朗讀模式難以保證朗讀效果。
2.朗讀模式單一
只有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學模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朗讀積極性,增強朗讀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教師領讀”或“優(yōu)秀學生示范性朗讀”等方式開展朗讀教學,不但忽視了學生的朗讀主體地位,還打擊了“普通學生”和“學困生”的朗讀積極性,這將會讓學生喪失朗讀興趣,使教師所構(gòu)建的朗讀教學模式無法達到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3.評價模式僵化
在朗讀評價中,不少教師采用僵化、死板的語言評價學生的朗讀情況,比如“某某同學聲音洪亮”“某某同學讀得很有感情”等籠統(tǒng)性語言,沒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的優(yōu)勢和弊端,也沒有為學生指明努力方向,不僅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影響了師生交流效果,不利于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1.增強教師重視,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
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意識到充足朗讀時間的重要性,以自己的重視去喚醒學生對朗讀的重視,以實現(xiàn)過程的優(yōu)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結(jié)合課文長度,為學生留出6~10分鐘朗讀時間,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
比如,在《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學習完“生字詞”后,鼓勵學生運用8分鐘時間感悟文章內(nèi)容,把握葉欣同志的工作素質(zhì),體悟葉欣同志的個人品質(zhì),感受作者對葉欣同志的“崇敬和贊美”之情,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如此一來,學生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感受了課文思想內(nèi)涵,體悟了作者思想情感,進而提升了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2.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供靈活的教學模式
興趣是學生朗讀的動力源泉,教師應當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運用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個性化朗讀需求,讓學生選擇一些他們喜愛的方式(比如默讀、大聲朗讀、理解性朗讀等)開展課堂朗讀,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活動,如此才能保證教學效率。
例如,在《尋隱者不遇》朗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知識經(jīng)驗,理解古詩文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理解性朗讀”帶領學生一起進入文本。首先,解釋題目:“尋”,可以解釋為尋訪、尋找;“隱者”,可以解釋為居住在山林中的文人;“遇”,可以解釋為遇見,所以題目的意思是尋找“隱者”卻沒有遇見。其次,解釋古詩文內(nèi)容:“松下”,點明了地點,在松樹下遇見了一個童子;“言”,可以解釋為說,童子說師父采藥去了;“此”,可以解釋為這,師父在這山中;“云深”,可以解釋為云霧繚繞(與此同時,為學生展示山中云霧繚繞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云深”的自然情境),云霧太深了,不知道哪里。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了解了詩文內(nèi)容,也感受了詩文情境,進而提升了學生的朗讀效果。
3.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提供針對性的朗讀評價
教師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式,運用激勵性語言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教學,運用明確的朗讀評價為學生指明前進道路,進而提升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和有效性。例如,如果學生朗讀時吐字不清,教師可以運用“你朗讀得熱情滿滿,語言很有感情色彩,如果吐字更標準,將會更有感染力,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如果學生缺乏情感,教師可以運用“你的語言標準規(guī)范,值得我們學習,如果增添了情感擇菜,會使朗讀更有魅力”……運用鼓勵性語言,指出學生的不足,可以讓學生更加認同教師觀點,積極接受自身缺點,主動查漏補缺,進而提升朗讀效果。
總之,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只有回歸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朗讀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式,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朗讀教學,落實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許宏.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4):192.
[2]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78-7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