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學任務劃分為基礎,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具有許多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我校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應用于《高頻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為今后繼續(xù)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借鑒。
【關鍵詞】高頻電子線路 任務驅動 互動式教學
【基金項目】本項目獲得浙江農林大學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編號KG16032)的支持。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199-01
一、課程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高頻電子線路》是高校電子信息、通信類專業(yè)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具有理論性強、公式推導多,電路分析要求高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通反映課程比較難懂難學,不容易掌握好。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往往是被動的獲取知識,這要求學生課前能提前預習課程內容,上課時精神要高度集中,能跟上教師講解的思路。而現(xiàn)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不僅課前不能很好的預習課程內容,上課時部分學生會開小差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等現(xiàn)象屢禁不止。目前《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其次,目前教學所采取的“滿堂灌”式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已經存在越來越多的弊端,教學效果欠佳,對學生的吸引力也越來越低。這兩點原因中,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是目前《高頻電子線路》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針對這一困擾課程教與學的難點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種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改革方案,并積極將該方案付諸實施。
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特點
所謂的“任務驅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一個個具體的教學任務,這些教學任務可以是一些內容相對完整的知識點的集合。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單個相對獨立的任務是順利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改革的前提,這樣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以后,便于組織學生展開自學及研討性教學,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等。要想順利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改革,還需要有效控制教學班級的人數(shù),實施小班化教學成為一個必然選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個教學單位一般是2-3個班級,以一個班級30人左右計算,一個教學單位往往在60-90人,這么多的學生不利于分組討論及研討互動的展開。采用小班化教學是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方案落地的前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教授指導為輔的學習方式,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顯著特點。在新時代的今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越來越不適合現(xiàn)在的課堂和學生。一方面,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師給,學生收”的被動式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或者看手機等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另一方面,在信息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便捷,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前所未有的快,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進行部分自主學習逐漸成為了可能。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第四個特點是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互動多。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往往是被動式的,其效果不是很理想。任務驅動式教學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是一種主動式的探究學習的過程,這種情況下的教學互動效果往往更好。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設計和實施
根據(jù)上述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特點,本文可以設計出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實施流程如下圖1所示。
在目前課程教學時數(shù)非常有限,教學任務很重的情況下,可以僅為每一章選出部分重點內容來設計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本文以《高頻電子線路》課程中第二章中的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動態(tài)分析一節(jié)為例來具體講解任務教學法的實施過程。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動態(tài)分析是分析高頻放大器的一個重點,也是第二章的難點之一。這一節(jié)可以按照內容劃分為六個子任務:1)高頻功放的動態(tài)特性方程和曲線;2)高頻功放的三種工作狀態(tài);3)高頻功放的負載特性;4)高頻功放的調制特性;5)高頻功放的放大特性;6)高頻功放的調諧特性。在這六個子任務中,第一個任務高頻功放的動態(tài)特性方程和曲線是其它任務學習的基礎,并且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論分析多、比較抽象難懂,故任務一由教師進行講授,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而對其它五個子任務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將30個人左右的單個教學班劃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左右,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負責組織探討式學習。由每組的組長抽簽從五個子任務中選取一個進行學習。每個小組在組長的主持下進行探討式學習,組內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討論、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在給定的時間內,一般根據(jù)任務的難易程度來分配時間,在這個例子中每個任務均給15分鐘左右的組內探討學習時間。隨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成員到講臺上向班級所有學生對該組學習的內容進行匯報講解。講解完畢后,教師和學生可以針對講解的內容進行提問互動,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來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的理解。學生講解和互動提問時間限定為每組5分鐘時間左右。最后是教師對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和分析,指出優(yōu)點和下次需要改進之處,這個過程大約5分鐘左右。整個過程結束時,由每個小組和教師分別對每個任務的講解、互動等情況進行打分評比,這個分數(shù)可以用來評價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作為平時考核成績的一部分。整個任務驅動式教學具體實施時間控制在一節(jié)課45分鐘左右,這個時間剛好是這部分內容完全由教師講解所需的時間,這樣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并沒有額外增加教學時間。本文提出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經過在我校電子信息工程141班試行一個學期,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參與的學生大多反映,既學習了專業(yè)知識又增強了表達和組織能力。
四、總結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采用任務分解,以學生探究式學習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組織教學。該模式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普遍歡迎。但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師能夠更好的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對教學流程進行控制,以保證該模式的順利實施。同時,該模式也對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更好的給予配合。
參考文獻:
[1]周瑩蓮.“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7).
[2]齊萌,呂治國.探究式教學在高頻電子線路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5(34).
作者簡介:
周厚奎(1979-),男,湖北隨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頻電子線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