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傳聚
摘 要:“少教多學”是基于課堂教學現(xiàn)實提出的教學理念,高中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是落實“少教多學”理念的具體實踐行動。本文對“少教多學”概念做了較詳細的解釋,從導學案編寫的依據(jù)、原則、框架和思考四個方面進行解讀,并附有編寫課例,可操作性強,體現(xiàn)出“少教多學”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少教多學;導學案;編寫;課例
孫紹振老師對當前語文課堂有過精辟和準確的論述:“我們的語文課上,師生的生命浪費是世界之最。中學語文教學嚴重無效,至少可以說是低效,投入與產(chǎn)出極不成比例?!?我們可以認為孫老師的觀點太情緒化,但他確實陳述了一個事實:當下不少教師在時時把控著課堂,講臺完全成了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不停地展示自己的知識和才華,學生只能當觀眾或道具,被動接受,課堂教學低效平庸,提高教學成績只能靠延長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時間來達成。
任何一個教學主張或理念的提出,都是基于教育的現(xiàn)實?!吧俳潭鄬W”教學主張的提出是從教學理念的高度對這種教學的糾偏?!吧俳潭鄬W”,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師少教、學生多學。但“少教多學”之“少教”不能理解為讓教師投入得更少,放任學生自學?!吧俳潭鄬W”之“多學”,也不是多讀書、多背教材和過度練習,教師要通過“少教”將學生的學習變成發(fā)自內(nèi)心的活動,將學生引向積極學習、深度學習、獨立學習的境界。
南京師大附中江寧分校張士民校長以課題的形式提出“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是基于對當前課堂教學的思考所形成的共識,對當前課堂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吧俳潭鄬W”的理念,就是讓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你的教學觀、學生觀是什么,從學校層面倒逼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從教師的“教”要變?yōu)閷W生主動的“學”上來。
自2015年4月份以來,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江寧分校高中語文教研組開始了基于“少教多學”理念的導學案編寫工作。教研組核心成員多次研討,從導學案的編寫依據(jù)、原則、架構(gòu)、師生定位、效果評價等多個維度構(gòu)建了導學案的基本實施模式。目前,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5、《史記》選讀、唐宋詩詞選讀、唐宋八大家作品選讀、現(xiàn)代散文選讀和小說選讀等10本教材導學案的編寫工作已經(jīng)完成。
一、“導學案”編寫的依據(jù)
1. 對“少教多學”的理解
第一,“少教”是教學觀,也是教學法;“多學”是學生觀,也是學習目的和方法。
對“少教”的理解:不是對教學的少管或不管,是教師如何對待教學的科學認識和策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自我定位,體現(xiàn)教師在課堂的主導性,是“導演”不是“演員”?!吧俳獭钡闹饕卣鞅憩F(xiàn)為三個方面。一是“少教”要有針對性。不是針對教師如何把知道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要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教學活動;二是“少教”要有創(chuàng)造性。要依據(jù)本校學生特點創(chuàng)造性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優(yōu)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三是“少教”要有前瞻性。要從學生近期和長期發(fā)展出發(fā)安排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的智力、情感和文化涵養(yǎng)提升到新的高度。
對“多學”的理解:不是強迫接受,讓學生“習得”,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岸鄬W”的特征:一是“學生想學”,即學生愿意參與學習,愿意參與課堂學習,配合老師和同學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習變成發(fā)自內(nèi)心的活動。二是“學生會學”,即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敢于質(zhì)疑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三是“學會批判”,即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批判性地學習,自主思考、自主領悟、自主判斷,不唯上,不唯書 ,與真理同行。
第二,是對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育觀的再思考??鬃又鲝?,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適時啟發(fā)。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的、內(nèi)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fā)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古今面對的場景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有關如何教育人的問題,都強調(diào)了讓學生“多學”、多參與、多習得,教師不要包辦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少進行灌輸式的“教”,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而適當?shù)膸椭?/p>
第三,“少教多學”課堂教學理念與古代的讀書法相契合。蘇軾讀書時,“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意思是每一次讀書只帶著一個方面的問題去探求、去研究,不要涉及別的問題。強調(diào)了讀書者要帶著問題學習,學生是思維的主體。
朱熹讀書講求“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崇尚“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提出了“無疑—有疑—解疑”的過程?!白x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是疑。過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p>
兩位古代大師讀書法提出了在“疑”中探究的“多學”教學思想,強調(diào)了學生學習貴在有疑,還要會解疑,更是對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學思想的發(fā)展。因此 ,“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是傳承,更是與時俱進的發(fā)展。
2.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是當前整個教學的宏觀指導,是課堂教學的指南,“少教多學”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符合新課程的“平等對話,探究學習,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等的教學主張。編寫基于“少教多學”理念的導學案,是實踐新課程標準的舉措,是結(ji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實踐。
二、導學案編寫設計原則
以學定編,體現(xiàn)導學,突出活動,梯級設計。
第一,學生已經(jīng)懂的,設計成“檢查”環(huán)節(jié)。
第二,學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設計成“概括與提煉 ”環(huán)節(jié)。
第三,學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弄懂的,設計成“討論與交流”環(huán)節(ji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