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摘 要 導學案是一種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通過對該模式進行分析,給出在具體應用的過程和方法,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 導學案 高中物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有別于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新課程標準更側重學生自學能力、協(xié)作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學習主動學習、勇于探索、勤于實踐,這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地,為了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高中物理教師應探索更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表明,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有具有較高的應用意義和應用價值。
1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概述
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以課課程標準為指導綱領,結合學情和教學任務,設計出一系列用于指導學習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導學合一”的方案,實現(xiàn)學生自學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該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以及教學主導性地位,是教師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載體,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思考、合作和交流的有效平臺。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有如下意義:
(1)新課程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導學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現(xiàn)他們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幫扶下,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2)導學案教學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策略為指導,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教師通過對同一課題集體備課,不但可以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提高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而且能真正能融合集體智慧,把備課成果落到實處。
(3)導學案教學模式實施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在課前、課中、課后分別對學生做好有效的指導,而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適應自己學習的策略,這樣既發(fā)展學生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4)導學案教學,能夠很好地實現(xiàn)教和學的融合,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融入其中隨時進行檢查、指導、幫助和調控,學生也在此過程中養(yǎng)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學生方法,從而減輕課業(yè)負擔,讓教師也教有所成。
2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2.1基于導學案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過程
高中物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由課前、課堂、課后三部分構成,教與學貫穿整個過程中。課前階段主要是教師集中集體智慧共同精心編制導學案,然后發(fā)放給學生,學生完成導學預習案和導學探究案及時交回教師批改、指導,因此該階段是深入了解學情、明確教師教學目標的起點和重點。課堂教學階段主要是學生交流分享自習成果,通過探究完成知識的建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信任,引導他們積極動手、動腦、動口,但是也要對學生課堂發(fā)展情況進行有效掌控,對存在共性問題的重難點進行專門講解釋疑,對偏離學習目標的討論進行糾偏,做到收放有度,掌控自如。課后階段主要是學生完成導學案拓展案,教師回收、批改和指導。
2.2基于導學案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教學應用方法
以導學案為教學的重要載體,高中物理教學應用方法如下:
(1)課前預習。以高一物理為例,教師提前將導學預習案下發(fā),以提前兩天為宜,讓學生知悉重難點,先行預習,同時明確學習目標以及根據(jù)自己實際選擇學習層次,清楚本次課程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導學案進行自學,特別是如何結合教材預習。學生自主預習并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完成預習任務,及時將導學案上交教師批閱,讓教師充分掌握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二次備課,增加后續(xù)課程教學的針對性。
(2)課堂交流。該階段主要是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分享自己自學成果。學生在自學時,通過預習不少問題已經解決,所以教師應該在班級或者小組內開展討論交流活動,通過合作學習把自己的學習成果、疑惑匯集起來互教互學,其它學生可以對疑惑進行分析、講解,最終形成共識。學習委負責記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檢驗學生們預習效果,通過問題卡向教師反饋。教師也應該表揚和肯定自學效果好,效率高的學生,并將學生普遍存在的疑惑進行匯總,以便后續(xù)過程來解決。
(3)集體探究。首先進行分組,教師以小組為單位,把之前收集的問題卡整理好分發(fā)給各小組開展集體探究。小組接受任務后,組內成員對問題認真研究,相互間充分溝通、交流、探究,通力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遇到困難的小組進行引導、幫扶、糾偏,從而讓每個小組沿正確方向前進,取得理想效果。為了使探究成果作用最大化,每個小組探究成果應該與其它小組進行分享,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討論環(huán)境,從而讓每個小組充分了解、學習、吸引其它小組的成果。此外,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要作好記載,為下一階段服務。
(4)課堂精講。精講是在學生獨立思考和深刻探究基礎上,針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專門的講解,使(下轉第79頁)(上接第61頁)學生茅塞頓開,疑難迎刃而解。針對疑難知識點,教師應該從教材出發(fā),深入淺出對本節(jié)知識結構及內容進行講解,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強化,讓學生掌握方法并加深理解,從而使他們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其次,精講要強調過程和方法,教師在精講時應該注重對比、綜合、演繹、歸納等方法的運用,幫助學生解答疑難,梳理、重構知識脈絡,掌握隱藏在知識后面的思維方法。
(5)課堂總結。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學生對知識和能力掌握程度,在小組內開展充分討論總結,然后把成果通過學生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分享。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總結、概括能力,也有意識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做總結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表揚積極參與的同學,同時在補充總結時力求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作到鞏固新知識點,發(fā)展學生拓展性思維,同時又激發(fā)學生更深厚的學習興趣。
(6)課后拓展。課堂教學后,學生應該盡快完成導學案拓展案的作業(yè),學以致用,完成拓展知識的消化吸收、演化和延伸,從而培養(yǎng)學用物理知識實際運用能力。教師也應該作好作業(yè)回收批發(fā)工作,根據(jù)作業(yè)情況進行診斷式教學。
3總結
經過教學實踐表明,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進而促進新課程改革理論和經驗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吳漢城.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04).
[2] 丁曉毅.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
[3] 田少旭.基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學[J].科學導報,2016,15(5):789.
[4] 周子佳,楊雨平.“高中物理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J].考試周刊,2015,14(4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