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賢
摘 要 作為教師都知道,要做到學生樂意聽講,并非一件易事,這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總結經(jīng)驗教訓。其中,歷史教學導入法可以馬上引起同學們的注意,激起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序幕,使同學們一眼看到美景;又如同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感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謂導入設計師教師講授新課之前的導語,目的在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的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打好基礎。精心設計初中歷史教學導語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 初中歷史;導入;新方法;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O615.12,TG1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6-0138-01
教師要匠心獨具、巧妙地創(chuàng)設能喚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情景,使學生迅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課堂引入時,教師聯(lián)系教材和學生實際,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順利進入課堂學習。那么,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都有那些導入方法呢?下面就歷史教學過程中、常見、有效的教學導入法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歷史課傳統(tǒng)教學中最常見的導入法,它是根據(jù)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絡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入法往往缺乏趣味性,但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關系,從而使學生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tǒng)治銜接導入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暴、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后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入即將學習的課程上來。
二、懸念導入法
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人們的向導,是學生探索求知、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nèi)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jié)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探討的愿望,然后提出以下疑問“一戰(zhàn)中中國也是戰(zhàn)勝國,為什么在巴黎和會上瓜分?!蓖ㄟ^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吸引住了,并急切想了解新課內(nèi)容。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去掌握歷史知識。
三、影視導入法
歷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對于中學生而言,平面的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某種環(huán)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在上新課前,適當?shù)夭シ排c講授內(nèi)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xiàn)“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fā)他們的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時,我們就可以從描述“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個情節(jié)導入新課,收到很好地效果。老師可以提出如下話題:“看過電視劇《宋氏三姐妹》的同學不知道注意了沒有,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孫中山拿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感慨萬分,義憤填膺。這是一幅什么畫?為什么會引起他們的憤慨?”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這幅圖就是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入新課的學習。
四、線索導入法
在歷史教學中抓線索,抓聯(lián)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如果能夠利用史料把舊的知識和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線索找出來,將有助于完善課堂教學。李圣杰、歷史知識一般由時間、空間、人物、事件幾個基本要素構成,因而這幾個要素要講清楚,這是上歷史課與其他課的最大區(qū)別,這些要素可以演化成為歷史的基本線索,并以這些線索把相關知識串聯(lián)起來,找出他們的聯(lián)系。比如: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列出大事年代表;以空間的轉移為線索,按一定的地點區(qū)域范圍來講解歷史;以歷史事件為線索,講清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就可以了解每一種歷史現(xiàn)象的興衰過程。所以在導入設計時如果能夠把新舊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一定的史料線索相互聯(lián)系起來,并運用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和鞏固,也有助于學生順利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中。
當然,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不止上述四種導入方法,還有其他種類的導入方法,諸如有學者認為,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導入法、敘家鄉(xiāng)等導入法,我們認為這些導入法完全可以融入上述四種教學導入法中,完全沒有必要單獨作為一種導入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隨著歷史教學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深入,新的教學導入方法還會被不斷挖掘;另一方面,上述教學導入方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關系的,老師在設置教學導入時完全可以將它們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另外,課堂導入必須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老師應對課標和教材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挖掘,構建知識框架,并據(jù)此設計出有利于突破知識框架體系的課堂導入。如果導入的設計不符合課標要求,或者會將學生拉離教學內(nèi)容,那就應該堅決放棄。課堂導入必須符合學生需求。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輕松愉快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劉彩鳳.初中歷史教學法的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