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力
摘 要:數學習慣是指在數學學習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發(fā)現影響數學成績好壞的因素除了智商這些先天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數學習慣。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是至關重要的。況且小學生正是養(yǎng)成教育最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不僅對學生學習成績有積極的影響,還對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和方法,更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庇纱丝梢钥闯?,習慣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認真自學的習慣
自學是新課標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法。在這個浮躁喧嘩的時代,自學可以說是教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片寧靜的天空,讓學生浮躁的心沉淀下來,認真鉆研數學課本上的每一個符號、圖像、數字等,感悟數學深邃的表達、精煉的語言、抽象的特征,真正走進數學學習里。為了提高學生自學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設計自學指導,指導學生認真自學。
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自學指導。(1)自學時間:大約5分鐘左右。(2)自學內容:課本53頁到54頁內容。(3)自學目標: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能辨認真分數和假分數。(4)自學要求:認真自學,遇有不會問題可以標注出來。經過教師這樣設計自學指導,在自學時,學生就不會感到茫然無措,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停地巡視和監(jiān)督,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認真自學。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慢慢就會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一旦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將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已經完成一部分學習內容,為教師節(jié)省了很多課堂時間,教師只需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解決學生不會的知識上,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習慣
數學學習就是思維活動的過程。在學習中學生只有勤于動腦、善于思考才能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科學有效的問題或者運用恰當的語言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思考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分數乘法應用題”一課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一根電線長400米,已經用去了150米,再用去多少米就一共用去這根電線的■?教師在讓學生分析了已知條件和問題后,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做,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教師還設計了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思考。具體的問題如下:(1)一共用去幾次電線?(2)一共用去的電線占全長的幾分之幾?學生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和啟發(fā)下,積極動腦思考,結果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得出問題的答案。方法一:400×■-150=100(米)。方法二:400-150-400×(1-■)=100(米)。經過教師設計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做題的開始,是進行正確計算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我也經常發(fā)現,一些學生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因為沒有認真審題導致丟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為審題不清造成的遺憾比不會做題更讓人扼腕嘆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減少因為審題不清而計算錯誤的次數。
(一)認真讀題
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關鍵的數量關系詞、承前啟后的詞語以及一些隱含的詞語。例如“是××的幾分之幾”“比××多或少幾分之幾”“照這樣計算”“降低了幾分之幾”等。理解了這些關鍵詞語就能更好地把控題意。
(二)教會學生觀察題型
運用正確的運用定律、性質以及解題方法。例如在六年級數學“分數乘除法的應用題”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審題時,要找準“單位‘1的量”確定是用分數乘法還是分數除法。在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審題判斷是求棱長之和、表面積還是體積。棱長之和又是求幾條棱長的和等。正確的審題能夠保證正確、迅速的解題,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四、培養(yǎng)學生課后自覺學習的習慣
課后學習是課內學習的拓展和延伸,課后學習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兩部分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制定出預習要求,如初步看懂解題的方法和步驟等。對于課后復習,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運用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學生復習。經過這樣日積月累的練習,慢慢培養(yǎng)學生課后自覺學習的習慣。
總之,在小學數學階段,絕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以上四個習慣,還有更多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讓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梁立華.論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2]梁俊德.小學數學中應用題的教學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