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道明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教育也同樣如此.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數學教師務要能夠與時俱進,積極將大環(huán)境和自身教學相結合,以顯著提升班級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加強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在數學道路上走得扎實,走得更遠.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高中數學;教學效率;信息技術
高中階段數學學習更加偏向于理論化,同時課堂教學相較于初中階段而言更為枯燥,再加上學生需要記憶大量的公式,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極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而當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給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道路,教師借助網絡環(huán)境可以有效抑制上述問題產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本人結合自身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基于網絡環(huán)境進行教學闡述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夠給廣大教師同仁提供參考.
一、巧妙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學生對于新事物都抱有足夠的好奇心,對于網絡信息技術有足夠程度的了解.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相結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恐懼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信息技術有著傳統(tǒng)教學輔助工具不能代替的功能,可以顯著提升教學密度,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例如,我在講述“虛數的計算方法”相關內容的時候,為了有效將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相結合,在上課的時候巧妙借助多媒體技術,首先給學生呈現正數加減乘除的計算,在此過程中,當學生算到最后一步的時候,需要對負一進行開方.這一步學生沒有接觸過,因為在學生的概念中開方項必須是正數.借助學生的疑惑,我給學生呈現了虛數的定義.并且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在現實生活中有虛數和沒有虛數的差別,生動形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顯著提升了教學密度,這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遠不能企及的.
二、巧妙借助網絡技術打破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我經過自身大量的實際調研發(fā)現,最適合高中數學的網絡技術還是多媒體和計算機.將二者相互結合,既可以做到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還能夠做到提升教學密度.此外,通過二者可以打破教學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正地幫助學生做到隨時隨地的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自身能力的最顯著提升.
例如,我在講述“空間結合體的結構”相關內容的時候,如果只是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必須在腦海中呈現相關的空間體,這對于部分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的學生而言十分困難,自然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會比較吃力,甚至不能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但是結合了網絡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呈現相關的空間立體幾何,并拖動邊角進行幾何體的旋轉,讓學生直觀的了解不同幾何體的特征,從而真正地做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再比如,我在講述“平面向量”相關內容的時候,由于此部分知識點是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僅僅通過課堂的時間不足以讓學生完全吸收相應的知識點,但是課堂時間又尤其可貴,所以在此矛盾之下,我通過網絡技術錄制了和平面向量相關的內容,包括學生可能存在的疑點,將視頻放置到網絡中讓學生隨時隨地的下載觀看,在視頻中我設置了不同的節(jié)點,從而便于學生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三、巧妙借助網絡信息技術解決教學中龐大的計算量問題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知識點雜碎,還有較大的計算量,使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因計算量耽誤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使得教學效果事倍功半.為此,在網絡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各類特殊的計算器進行相應的計算,從而顯著提升教學效率.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各類數學模型的構建,幫助學生在模型中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夯實學生的基礎,幫助學生在自身原有的數學能力上獲得顯著的提升.
例如,我在講述“等差數列”相關內容的時候,首先給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差額為3的數據,如,1+4+7+10+…+2n-1+2n+1等于多少,這個時候學生沒有等差數列的模型,就不能夠完美的解決這類問題,此時,我通過網絡技術給學生逐步構建模型,從少數幾個數相加的答案中歸類出通式,學生就能夠很好地理解等差數列的通式是(首項+尾項)×項數÷2.通過建模讓學生在面對較大計算量的數學題時有很好的解決方法,不僅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一舉多得.
四、結 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時,教師需要將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高效率的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學習.在借助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選擇性的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幫助學生在學習相關數學內容時,不至于產生枯燥乏味抵觸情緒.與此同時,數學學科還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重大幫助,因此,教師務必要重視新型的數學教學模式.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于健.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新課程“問題—探究—解決”(PES)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2]駱魁敏.校園網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2(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