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摘 要:在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時追問,并精選追問投放時機,以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贏得課堂教學最佳效果。良好的追問設計,可以打破學生思維瓶頸,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反思,激活學生多元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追問;多元思維;科學課堂;學習能力;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1;G6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5-0043-01
追問是教師依據教學設計需要,對學生多元思維進行啟迪、啟動的重要引導手段。教師要對追問進行精心設計,并精心選擇投放時機,這樣才能提升追問的激發(fā)效果。當學生出現(xiàn)學習困惑、出現(xiàn)錯誤認知、準備展開聯(lián)想時,都是比較適當的追問時機。這時,教師應抓住學生的思維走向,引發(fā)學生展開深度思維,以形成教學亮點,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追問疑惑,打破學生思維瓶頸
在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遇到一些學習難點,出現(xiàn)模糊認識是常事。學生思維比較單純,很容易出現(xiàn)思維混淆現(xiàn)象,特別是類似知識點出現(xiàn)時,更容易弄不清問題脈絡。對此,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捕捉學生的思維信息,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追問,促使學生展開多重比對,并在不斷思考探究過程中矯正思維方向,獲得正確的學習認知。追問未必都是事先預設,教師要依據課堂教學實際,抓住教學生成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以提升追問設計的適合度。
教學“尋找有生命的物體”這一內容時,教師發(fā)動學生到校園中尋找有生命的物體,然后展開課堂展示和討論。學生們紛紛展示尋找成果:樹葉、小草、螞蟻、蝴蝶、花朵等。有學生提出疑問:枯枝、鵝卵石等為什么不是生命物體?對此,教師設計一組追問:生命體有哪些特征?枯枝、鵝卵石符合這些生命體特征嗎?根據生命體特征可以將自然界物體分為幾種類型?能將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兩大類嗎?生命物體又可以分為哪些類別?學生迅速展開熱議,很快就達成學習共識:生命體特征包括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生殖現(xiàn)象、遺傳變異、適應性等,枯枝和鵝卵石顯然不符合……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如果直接給學生講解,學生可能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印象不會深刻。如果教師選擇追問展開思維引導,學生就會認真思考,并依照教師規(guī)劃的思維途徑展開探索,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才會更加深刻。
二、追問錯誤,引導學生深度反思
追問教學法需要在特定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這樣才能發(fā)揮追問的特定效果。當學生思維走入歧途,自然會得出錯誤認知,教師要及時出手,對學生展開追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反思,矯正學生的思維方向。對于學生容易出現(xiàn)錯誤認知的地方,教師需要做好預判。如果有可能,教師可做好追問預設,并適時投放問題,這樣可以做到先期矯正,幫助學生順利實現(xiàn)思維發(fā)展,避免走彎路。
教學“生命離不開水”這一內容時,教師提出問題:人體和動植物體內都含有水,猜猜看,人體究竟含多少水?學生紛紛猜測:“80%”“70%”“90%”。教師追問:人類是水生動物嗎?如果不是水生動物,怎么可能有這么多水分呢?人類補充水分有哪些途徑?一個人每天要喝多少水?學生根據這些追問展開思考,逐漸形成基本認知:人體含水分65%,補充水分的途徑主要是飲水和吃食物,人正常每天需要喝2升~3升水。這足以說明生命離不開水。教師從學生的錯誤猜測中展開追問,可將學生的學習思維帶入特定軌道。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學習共性認知,就說明教師的追問效果體現(xiàn)出來了。追問是幾個相關問題的連續(xù)發(fā)問,問題之間呈現(xiàn)關聯(lián)性,而且是漸進式,可以使學生在不斷矯正思維和反思中獲得正確認知??梢?,學生出現(xiàn)認知錯誤是正?,F(xiàn)象,教師應將錯誤當成重要教學生成資源,加以科學利用,使其成為引導學生思維的重要起點。
三、追問聯(lián)想,激活學生多元思維
科學學習內容與生活有多重聯(lián)系,發(fā)動學生展開思維聯(lián)想,是科學課堂教學最常用的引導方法。當學生找不到思維出口展開聯(lián)想時,教師可以及時投放追問,引導學生展開定向性聯(lián)想,將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如果能夠利用舉例或比喻等手段展開追問,其引導效果會更為顯著。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教師的追問要體現(xiàn)靈動性,點燃學生的探索熱情。
教學“地球上的水”這一內容時,涉及水污染問題,教師給出討論話題:同學們周圍的水是怎樣被污染的?水污染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學生紛紛說道:“農業(yè)上施用化肥農藥,污染水源?!薄肮S企業(yè)排放有毒氣體和廢水,對水源形成污染?!薄八廴緯o人們帶來很多病癥,后果嚴重。”然后,教師展開追問:不管哪類污染,都會給人們帶來負面影響,如何才能讓被污染的水源得到凈化?作為公民應該如何為保護水資源發(fā)揮作用呢?學生又進入集體討論環(huán)節(jié),對這些問題展開探究。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生學習呈現(xiàn)高效性。教師依據學生思維表現(xiàn),給出拓展性追問,能瞬間點燃學生深入討論的熱情。通過聯(lián)想性思維,學生能獲得更多認知機會。
四、結束語
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遇到思維阻礙是常事,教師的科學追問可以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研究追問投放時機時,需要進行觀照性考量,以提升啟迪頻度和力度。追問及時、到位、巧妙,才能給學生帶來思維啟動力,才能起到好的效果。總之,多重考查,精心設計,適時投放,是追問藝術操控關鍵。
參考文獻:
[1]劉永祥.小學科學教學中讓追問更有效[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03).
[2]付建立.小學科學課中的追問藝術[J].西部素質教育,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