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華
[摘要]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重要。教師要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產(chǎn)生自由輕松的閱讀心境。在閱讀過程中,很多小學低年級學生只滿足于對字詞的理解和書寫,而不重視對整篇文章內(nèi)容的閱讀理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加強課內(nèi)指導,注重示范引領,在閱讀后恰當設疑,注重方法指導;從實際出發(fā),努力營造和諧、輕松的閱讀學習氛圍;重視課外閱讀,以講激趣,以活動激趣,加強閱讀指導,推薦課外讀物。
[關(guān)鍵詞]課內(nèi)閱讀;閱讀氛圍;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第一學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使學生向往美好的事物,關(guān)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低年級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由此可以看出,小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教學很重要,要適合兒童特點,著重在“喜歡”和“能讀”上下功夫。在指導低年級閱讀時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并能夠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一、加強課內(nèi)指導,激發(fā)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看書讀報的習慣和認真閱讀的習慣。這就要求學生要主動讀書,自己探求知識規(guī)律,把課文讀熟讀懂。教師要向?qū)W生強調(diào),閱讀課文是理解的基礎,只有多讀書,才能更好地理解字詞、理解課文的意思;閱讀又是寫作的基礎,“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才能增長知識與才干。
1.注重示范引領
在閱讀教學前,每一篇課文我都自己先練讀。遇到讀得不好的地方、難讀的地方,不斷地研究,反復地訓練,體會文章的感情。之后,在課堂上教學生讀、與學生一起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我校的老師都十分注重朗讀教學,經(jīng)常帶領學生誦讀課外讀物,所以,各個年級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朗讀基礎,學生學習朗讀的興趣很高。個別學生興趣不高,但在模仿老師和同學的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閱讀興趣。
2.閱讀后恰當設疑
在學生閱讀前,我都精心設計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很富于啟發(fā)性,就會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迫切的需要——急于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于是便會主動、認真地讀書,以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例如,我在教學《窗前的紅氣球》一課時,就引導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誰的窗前有紅氣球?為什么會有紅氣球?為什么是紅氣球?這樣的提問,緊扣課文,富有思考價值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促使學生認真地閱讀課文。
3.指導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方法指導。我平時教給學生閱讀的基本步驟,使學生讀書的能力逐步提高。還培養(yǎng)學生動筆的習慣,如在閱讀時讓學生劃出生字生詞,通過查字典解決生字生詞;劃出最能表現(xiàn)主題、事件的詞句,優(yōu)美的詞句,難解的句子,讓學生邊讀、邊思、邊劃,在積累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二、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從實際出發(fā),確立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一文時,先讓學生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學習生字時,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如開火車、各行讀、男生讀、女生讀,同桌讀等。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朗讀之后,再根據(jù)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升。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愉快、活躍的教學情境,一定要用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親近學生、感化學生。同時,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要用溫柔的語言耐心指導,不斥責學生。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的肯定,并恰當?shù)乇頁P他們。在教學時,我對班里的學生一視同仁。對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常常以肯定的語言來表揚他們,如“你真出色!”“你真行!”“你可真棒呀!”“你真的讓老師喜歡!”等。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多親近、多關(guān)懷,不厭惡、不指責,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你這聰明的小腦袋一定可以的?!边@樣就使他們感到老師與他們一起努力、一起學習,由此慢慢打消了他們對老師的懼怕心理。
三、重視課外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的延伸,對學生來說,有助于擴大視野,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zhì)。課外閱讀要想實現(xiàn)自主、自覺,就必須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以講誘趣
從新學期伊始,一有空閑,我就讓孩子們圍坐在我旁邊,聽我給他們講《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三個火槍手》《雷鋒的故事》《科學家錢學森》等,用娓娓的話語帶領他們進入一個美妙的讀書世界,激起他們強烈的讀書欲望。
2.以活動促趣
有鼓勵,有總結(jié),才會有促進。我定期對班級同學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查評定,對閱讀成果加以展示,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鞏固閱讀的興趣。
我經(jīng)常在課堂上開展講故事比賽,如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名人傳記、童話故事等。比賽結(jié)束后,評選出班級講故事能手。還定期推出“故事大王擂臺賽”,每周評出一位故事大王,并授予其自制的徽章。由于經(jīng)常組織這樣的閱讀比賽,同學們都能認真讀書,也漸漸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我校教師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精品天天讀,感悟天天說”讀書活動。每天早晨由學生介紹自己的讀書心得,并記錄活動的過程。對閱讀次數(shù)多、感悟精彩的同學給予適當獎勵。此外,還設立班級圖書角,鼓勵學生借閱書籍,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班級中還定期展評優(yōu)秀的“小本本”“采蜜集”等,讓學生在相互評議、交流中獲得新知識,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從而鞏固課外閱讀興趣。
3.加強閱讀指導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并“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如讀思結(jié)合,即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zhì)疑,通過自己查找資料、分析解答掌握知識;讀記結(jié)合,即結(jié)合學生的“采蜜集”,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及時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發(fā)現(xiàn)新問題、新知識,以便以后查閱。我在引導學生讀記方面的具體做法是:鼓勵學生把好詞好句摘抄到“采蜜集”上,再運用到小筆頭作文中,運用得好的學生可以得到小紅花。這樣,孩子們摘抄和運用好詞好句的勁頭十足,閱讀成了孩子們的一種需求。
4.推薦課外讀物
平時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實際推薦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書籍。⑴在課前推薦讀物,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教學《華羅庚的故事》《木蘭從軍》等課文前,指導學生在課前讀有關(guān)書籍,使他們對名人、偉人有初步的了解,并給學生提供在課內(nèi)進行交流的機會,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⑵在課后推薦讀物,引導學生及時把課內(nèi)所學之法應用到課外閱讀中,以求“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如教學《黃山奇石》之后,向?qū)W生介紹黃山“三絕”,即奇松、云海、溫泉,引導學生查找資料閱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深化。
孩子們天性活潑,必須選擇適合他們個性、能吸引他們的讀物,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等。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看書必須同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所以,我還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數(shù)學、史地、天文等各種通俗科普讀物,培養(yǎng)他們多方面的興趣。
總之,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閱讀好書,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和氛圍。同時,要給學生松綁、減負,讓學生與書為友,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