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英
摘要:我國古代曾是一個到處充滿著詩詞的王國,曾經(jīng)的詩人給我們現(xiàn)代人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美麗詩詞。通過這些詩詞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悲歡離合,家國天下,更重要的是給我們揭秘古代提供依據(jù)。古詩詞無疑是瑰寶,也是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古詩詞是我們民旋文化的傳統(tǒng)。古詩詞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課本中仍然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這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尊敬,但是由于小學生們的年齡較小,上學之前也較少接觸,所以在學的時候理解有些困難,很多孩子對于古詩詞還是停留在死記硬背上,沒有讀懂內(nèi)涵,也不是真正熱愛。因此,如何更好的實現(xiàn)小學古詩文的教學成為了各小學老師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古詩文 ;教學策略
鑒于古詩文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以下幾種策略,和各位教師為古詩文教育工作共勉:
一、上課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的將學生引入到詩詞之中。一個有效地教學方案少不了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學習古詩文之前就向學生布置相關的任務,提前對詩文做個大致的了解,例如讓學生查閱相關的文獻,了解詩文的作者以及所處的時代局勢和背景。一旦學生對這片古詩文有了基本的了解,就能很好的過渡到課堂上來。此時,教師要運用巧妙而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漸入佳境。課后要預留懸念、提出疑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優(yōu)秀的承前啟后方式莫過于此了,既能讓學生自主進入學習狀態(tài),又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反復朗誦是學習古詩文不可缺少的步驟,我國古詩文的特點造就了其朗朗上口的特征,大量的朗誦可以慢慢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之中,原本的稀里糊涂、晦澀難懂,會變得豁然開朗,當然朗誦之所以是朗誦,是因為要帶著情感去閱讀,而不是毫無情感的讀書。教師要作為促進者,給學生進入詩文意境創(chuàng)造好的外在條件,更可以和同學們共同朗讀,能夠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反復朗誦在鍛煉學生的口才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時候,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通過大聲地有情感的朗誦,激情會涌上來,不再膽怯羞澀,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朗誦的多了還能培養(yǎng)想象思維模式,加深詩文記憶。切記不可以簡單枯燥的方式讓學生反復呤誦,教師要結合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實踐,制定出不同的朗誦方式,增加課堂活動,例如可以小組朗誦、個人朗誦競賽等活動。既可鍛煉膽量,亦可提高古詩文教學質(zhì)量。
三、提高小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深化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目前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大部分學生雖然能對古詩文背的滾光爛熟,但卻不能真正理解其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更談不上有自己的見解,多一段時間會忘記,所以說這樣的教學和學習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更像是在浪費時間。讓學生們深入了解古詩文不僅可以加深記憶,還能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評析古詩文,陶冶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鑒賞能力,不能靠教師一味地灌輸,要在課堂內(nèi)外幫助學生規(guī)劃學習的計劃,課下多查閱資料,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的表達自己對這片古詩文的理解,在這積極自主的探討過程中,小學生們就形成了各自的古詩文理解模式,而且還能及時的獲取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意見和啟發(fā),最終不再是單純的背誦朗讀,而是帶有情感的去欣賞和感受古詩文魅力。
四、應用創(chuàng)設式情境教學方式,營造詩文意境。我國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文言表達方式,而是更直白的白話,學習古詩文對成年人來說尚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是幾歲十幾歲的小學生,機械式的學習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造與詩文有關的情境,利用多媒體通過聽、看、讀向同學們展示古詩文,讓學生可以表演并朗誦,身臨其境,展開想象的翅膀,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情景教學能牢牢抓住學生,防止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渙散不集中,同時還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師,在戶外尋找與之有關的意境,這樣學生的自覺性和想象力都大大提高了,此時的學生不再是對詩文只有圖畫的想象,更帶有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充分地將新型的教學模式融入到不同方面的教學中來,很好的體現(xiàn)了我國教育方式的現(xiàn)代化、多元化、創(chuàng)新性。
五、整合所學古詩文資源,延伸相關的詩文知識。我國的古詩文博大精深,單靠課本是無法展示全面的,閱讀更多的古詩文書籍才能領略其精華,一睹其風采。課本上我們所能夠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無論是古詩文還是其他知識的學習,拓展課外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學習知識是件永無止境的事情。例如,學習《靜夜思》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查閱學習他的其他作品,調(diào)動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去尋找與這篇詩詞表達情感或意境相似的詩文,學習并進行比較,也能增強學生的賞析能力。但在拓展的同時,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規(guī)定一個限度,不要脫離了主題,如若不然會使學生越學越迷茫,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過多的課外拓展會增加其負擔,也可能會出現(xiàn)逆反心理。開拓了視野,也深化了所學知識,教學質(zhì)量由此可見。
六、把握學習古詩文的技巧,抓住關鍵點,突破式學習。僅僅是以上的教育教學方式還是不夠的,學習古詩文要抓住它的點,講究技巧,也不能單憑自己的感覺和情緒體會。詩文都有其各自的詩眼,鎖定住字眼,那么學習該篇詩詞就得心應手了。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在預習的過程中找出字眼,給同學們提示,可能是個詞、字或句。抓住了詩詞的主題,也就基本理解了詩詞的含義和精髓。對于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要講究技巧的,死板硬套或空想或繞彎路都是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學得多了,技巧自然而然就有了,那么繼續(xù)下一個知識的學習就輕松些。
綜上所述,在對待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策略中,在遵循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要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詩文的表達內(nèi)容,小學生能夠自覺學,對古詩文產(chǎn)生興趣而不再是死記硬背。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詩文,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這樣就能夠大大提高古詩文的教學和學習效率,也能讓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讓后代意識到古詩文的不可替代性,貫徹到我們的愛國情懷中。所以在探索古詩文的教學策略中廣大教育者要孜孜不倦、為古詩文的傳承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不讓古詩文流逝。
參考文獻:
[1]方芳. 朗讀教學的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
[2]譚慧.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探析[J],成長之路,2011年3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