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日俱增的學校知識和科學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素質,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身心潛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和勇于探索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的能力,也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愛上學習”“主動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學習方式
一、培養(yǎng)學生質疑求新的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不僅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提供能量,而且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特點,從教材中挖掘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閃光點。比如在《只有一個地球》的文章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人類移居到其他星球上,會是什么樣的場景?那個星球上會有地球上沒有的什么東西?”大膽的想象力和對問題的發(fā)言等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新問題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增強和發(fā)展,逐漸成為自主學習能力鍛煉的有力武器之一。
二、指導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教科書中有一些經典名著摘錄,這些文本或膾炙人口,或內涵豐富,或充滿哲學,或精神啟蒙,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有一部分提供他們欣賞學習。此時,因為學生只看到課文,無法聯(lián)系前文,顯現(xiàn)出了狹隘、片面或錯誤的認識,無法吸收其中的營養(yǎng)。預習文本可以擴大對全本書的閱讀,以求對這本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學習課文之前,鼓勵學生以各種方式閱讀這本書。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寫自己的感受,并與同學或老師交流。
三、尊重個性思考,促進自主探究的創(chuàng)新
在語文教學中,要把感覺、理解、欣賞和批評的權利給予學生,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和討論中張揚個性,發(fā)現(xiàn)自我,體驗創(chuàng)造的喜悅。教師要設計適合個人學習的問題:你喜歡哪個句子或段落?告訴我你喜歡它的原因。你認為哪首詩有意義?它包含什么樣的哲學?你對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文中對“××的描寫”,你能分別聯(lián)想到什么?你認為這篇文章(或詩)應該怎樣讀?請為這篇文章中描述的風景寫一個導游詞??茨囊唤M學生做得最好……這些問題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可以嘗到成功的喜悅,這就是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xiàn)。
四、教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和“場所”
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泵鎸χR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捕魚”,還要告訴學生“在哪里捕魚”。告訴學生廣大的學習資源獲取的各種渠道和網上學習應該在哪里找、去哪里學,去哪來找尋他們需要的內容,如何收集一些數據,從哪里獲取數據,即告知方式和渠道,讓學生收集信息,獲取信息。如通過報紙剪貼、書刊摘抄、電視錄音、實地調查、光碟、磁盤、自己生活體驗、收音機錄音、網上下載、專題采訪等。對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樣來整理、處理這些資料,使之成為自己有用的資料呢?如從電視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將怎樣處理這個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帶雨傘。又如你從報紙上看到一個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竟跳樓輕生,你會怎樣想?你的心理會產生怎樣的啟示?如果你是一個耐力差、不能承受挫折的人,你面對這種情況將如何處理它,是不是要調整心態(tài),正確對待考試?
總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要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了解知識、體驗知識的過程,促使學生求知中“自主”,教師可以大膽探索,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的“自讀自悟”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韓娟.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探究“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建立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0).
[2]喬卓瑪.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探究[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6):138-139.
[3]鄒啟玲.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探究[J].未來英才,2015(19).
[4]張文麗.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6).
[5]張祿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9).
[6]陳宏.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