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厘清“為什么要融入”和“如何融入”的基本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大學生群體獨特思想特點的必然選擇;只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完善時間教學方式才能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融入。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潮、凝聚共識?!按髮W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證者,理應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群體。而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大腦,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課程,承擔著傳播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是基于二者意識形態(tài)性的高度契合。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既要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又要應對政治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挑戰(zhàn),抵制以“普世價值”為包裝的西方資產(chǎn)階級價值觀的滲透和“去意識形態(tài)”的思潮。為了把握馬克西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話語權,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進而鞏固黨執(zhí)政的精神基礎,必須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本質地位,在價值觀層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合理性進行有效的辯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性、制度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通過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使大學生在政治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增強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主要通過課程教學的方式,引導、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凸顯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是保證高等學校社會主義辦學的必然選擇,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需方式,是占領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陣地的必經(jīng)途徑。
大學生是青年中最有知識,最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展前途最遠大的群體,具有強烈希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現(xiàn)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創(chuàng)新能力強,勤奮學習、努力成才,逆反心理較重等思想特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有效幫助大學生對社會上錯綜復雜的矛盾、各種思想觀念做出科學的、理性的價值判斷,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路徑
(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向大學生傳導主流的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v觀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主要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是一種單項灌輸式、權威結論式、封閉式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的發(fā)揮,這就削弱了課堂教學的功能,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為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群體思想意識的作用,就必須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以大學生思想實際為基礎,把握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重點環(huán)節(jié),建立啟發(fā)式、探討式、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科教必然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進一步整合、豐富教學內容,建立起“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相統(tǒng)一的立體化教材體系”。當前,高校已經(jīng)建立起了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為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首先要體現(xiàn)在教材上,要推進教材內容與時俱進,找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材的結合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
教學方式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中介,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才能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處于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要將案例教學、問題教學、學生參與教學等方法引入課堂教學,注意了解最新信息,關注最新動態(tài),通過對最新的相關時事新聞的介紹和評價,引導學生對其中所反映的問題及其價值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必要時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把教材優(yōu)勢轉化為教學優(yōu)勢,真正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評價尺度,也是提升學習效果的助推器。只有改變以成績?yōu)槌叨鹊膫鹘y(tǒng)評價方式,將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方式要多元化,學生課堂發(fā)言、課堂表現(xiàn)、讀書筆記、課程論文、等都可納入評價的范圍。同時,還需要制定詳細的規(guī)則,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思想觀念、道德認知的轉化。
(二)完善實踐教學方式
中央十六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堅持政治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作為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線,自然也不能偏離這個原則。通過課堂教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科學解讀,大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認同和理性認同,但只有通過充分的實踐才能內化吸收。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注重發(fā)揮社會實踐的養(yǎng)成作用,讓學生在校內外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切身體驗、感悟,并將實踐內化為認知、外化為行動,實現(xiàn)知、信、行的統(tǒng)一。
實踐教學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通過社團活動、黨團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幫助大學生將課堂教學的理論應用于實踐,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外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提升活動水平、增強活動實效、擴大活動影響。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并增強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也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選擇。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在向社會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進一步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因此,要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我的中國夢”主題調研和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內化,并付諸實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正是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方式,給大學生施以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引導大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掛念、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樹立起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光明日報,2004-10-15.
[3] 黃蓉生.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0~78.
[4] 我國著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和建設[N].新華網(wǎng),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