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不是很高,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并未掌握有效的語文知識。因此,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有效性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便顯得十分必要。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問題;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9-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96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讓學生認識生字生詞、了解課文意思、理解所表達的內(nèi)涵思想。只要教學活動能夠達到這三個方面的目標,那么教學活動就是有效的。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達成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即有的學生對課文意思理解不清,有的學生是不理解深層次的思想內(nèi)涵,有的則是在生字生詞掌握上不牢固。對于這些問題,語文教師要加強重視,積極改進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是比較明顯的,而且由于這一時期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對于學習活動本身的認識不足,這就給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有效性方面造成了一定影響。具體說來,從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教學有效性表現(xiàn)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興趣不高導致教學參與有效性較低。小學生還處在靠興趣驅(qū)動學習的階段,興趣高昂,就會積極融入課堂教學。若是興趣低下,則會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出游離的狀態(tài)。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還不夠重視,往往按部就班展開教學,使得學生興趣不高,教學參與的有效性也就比較低了。
第二,教學方法局限導致學生理解有效性不高。教學方法是教師將語文知識傳遞給學生的具體途徑,這一途徑有效性的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然而目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局限在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這兩種模式中,對語文知識的講授模式較為單一,從而導致學生理解的有效性不高。
第三,課后鞏固不足導致教學成效不佳。遺忘是人體記憶功能的一大特點,而小學生本身發(fā)育還不健全,在學習上很容易對學過的知識產(chǎn)生遺忘,這就要求教師對此形成足夠的重視。然而目前閱讀教學中,在課后鞏固這個環(huán)節(jié)做得還不完善,沒有持續(xù)性對學生進行記憶強化,使得部分學生一段時間之后就對學過的知識遺忘了。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措施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其參與有效性
要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前提條件就是學生的參與有效性要提升,只有學生切實參與到教學當中,才能取得可觀的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導入、課前游戲、課前故事等形式,在正式教學前通過一個小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對教學活動充滿興趣。
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課前組織一個“拼一拼”的小游戲,即從網(wǎng)絡(luò)上找到關(guān)于桂林山水的圖片,然后打印出來,將其剪為6-8小塊,在課前讓學生進行拼圖。通過這樣一個游戲,學生的興趣就可以被調(diào)動起來。然后教師趁機從圖片切入,提出桂林山水,引入課文,開展閱讀教學。如此,學生的興趣在討論過程中便被激發(fā)起來了,從而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
(二)采取多元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方法上的局限單一,讓語文知識的傳遞不直觀,造成學生理解上的阻礙和偏差。因此,要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應(yīng)該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手段來開展閱讀教學,最大程度提升教學有效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微課教學、翻轉(zhuǎn)課堂、思維導圖、小組合作教學、讀寫結(jié)合等多種方式進行閱讀教學,最大程度增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的時候,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火燒云的形態(tài)變化進行描寫,顯現(xiàn)出了火燒云的壯觀。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情境構(gòu)建法來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觀看火燒云的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到情境中進行感受思考,然后結(jié)合自身的感受進行課文的閱讀,如此必然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知。比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臨近分組,4-6人作為一個學習小組。然后為每個小組分配閱讀任務(wù),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jù)學習任務(wù)進行分工合作,展開學習。教師則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對每個小組及時進行指點引導,確保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合作學習。
(三)加強課后鞏固,增強教學有效性
課后鞏固是教學活動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課后鞏固加強重視,安排合理的鞏固計劃,保證教學效果。首先,要設(shè)置一定的練習,檢驗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其次,要針對學生掌握不足的地方進行針對性教學,加深學生的了解。最后,要持續(xù)性對知識進行復習,在2-3周時間內(nèi),要對教學過程的知識持續(xù)性復習。
比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的時候,完成了基本的教學內(nèi)容之后,教師就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1.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2.父親做了什么事情?3.兒子做了什么事情?通過這些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然后,對于學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結(jié)合課本再次講解。最后,要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持續(xù)復習,每隔幾節(jié)課,便可以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喚起學生記憶,加強掌握。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在閱讀教學上的有效性還不是很高,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要對此加強重視,激發(fā)學生興趣、多元課堂教學、加強課后鞏固,全面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可以實現(xiàn)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有同.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15):63-64.
[2] 薛和平.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10):78.
[3] 周章愛.淺談如何提高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2013(9):78.
[4] 楊天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7):42-43.
[ 責任編輯 谷會巧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