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明
摘 要:隨著國家對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條件的完善,農(nóng)村住宿學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教師選取了50名在校寄宿學生,采用“問卷調(diào)查——分析研究——個案輔導——結果分析”的思路,從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種種表現(xiàn)、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和幾點思考。
關鍵詞:問題生;個案分析;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9-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61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農(nóng)村寄宿制學?!皢栴}生”是指家在偏遠山區(qū),周一至周五寄宿在學校,由于家庭、學?;蛏鐣栴}而造成性格偏執(zhí)、思想怪異、有不良學業(yè)情緒,以及紀律、心理等方面存在嚴重偏差,用常規(guī)的教育手段難以矯正的學生。
通過對國內(nèi)外的刊物以及文獻的對比發(fā)現(xiàn),目前關于學?!皢栴}生”的研究較多,并形成了相關的應對方法。但就農(nóng)村偏遠山區(qū)寄宿制學?!皢栴}生”的研究缺乏系統(tǒng)而有價值的論述。教師結合學校實際,采取人性化、科學化的方法,運用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輔導方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全面發(fā)展。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觀察法、問卷法、個案心理輔導法進行研究。
(一)觀察法
在自然狀態(tài)下考察“問題生”的生理、心理、學習、生活等狀況,隨時注意學生出現(xiàn)的新問題,并及時提供幫助。做到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二)問卷法
采取整體抽樣法對農(nóng)村寄宿制中學50名年齡在12至16歲的學生發(fā)放問卷。
(三)個案心理輔導法
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采取個案心理輔導的方法,使其發(fā)展良好的自我概念,進而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這樣的心理輔導,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自我評估、自我改善、自我教育。
三、調(diào)查結果分析
(一) 通過調(diào)查摸排梳理出住宿“問題生”存在的問題
1.厭學、逃學,具有極強的逆反心理。
2.存在自卑、抑郁心理,總是獨來獨往,不與其他學生交往。
3.打架斗毆、拉幫結派、抽煙喝酒,視教師的說教為耳旁風。
(二)進行科學歸因,找出住宿“問題生”問題的成因
1.社會方面的原因。家長為便于與學生聯(lián)系,為學生配備了手機,這無疑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接觸網(wǎng)絡的機會。由于缺乏社會經(jīng)驗和識別能力,很多學生陷入網(wǎng)絡游戲或不良網(wǎng)站難以自拔,從而產(chǎn)生心理障礙。
2.學校和教師方面的原因?,F(xiàn)行教育制度下,為了升學率學校、教師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優(yōu)等生”身上,而忽略了對那些所謂的“后進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當問題出現(xiàn)時,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以通報批評為主,使問題愈演愈烈。
3.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有些家長長期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無暇顧及子女,疏于溝通,導致許多學生與父母的共同語言日漸減少。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寄宿生生活在單親家庭,甚至是失去雙親的家庭,使他們心里的苦樂無處訴說,有問題時也無法得到及時的幫助與解決,從而很容易形成心理問題。
4.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自尊心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偏激的思想或行為。如對教師與家長的管束不滿,出現(xiàn)頂撞行為,更有甚者,只講哥們兒義氣,動不動就打抱不平而把小糾紛釀成打架斗毆的大事情。
四、轉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調(diào)查了解,找準心理癥結
通過個人訪談、家訪,或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以及宿舍管理員,了解寄宿“問題生”的情況和心理表現(xiàn),分析其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二)對癥下藥,制訂科學方案
在充分了解每一例“問題生”的特點后,制訂具有針對性的轉化實施方案。為每一個“問題生”建立一份跟蹤檔案,及時掌握并記錄他們的變化。
(三)設立心靈小屋,點亮心燈
以校心理咨詢室為依托,與“問題生”進行心靈溝通。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尊重信任“問題生”,喚起其自尊心。二是讓真誠的愛感染“問題生”。像自己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一樣,去呵護他們本來善良的心。三是推心置腹地與“問題生”談心。
(四)家校聯(lián)合,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作為一所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面對的大部分是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學生教育不太重視的家長群體。因此,要注重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五)讓校園廣播打開學生的心門
心理咨詢室與校園廣播室合作,在每周四設立專題為“健康心靈”的校園心理健康廣播。分設三個欄目:“心情故事”通過學生來信,分享學生在學習和交往過程中的故事;“心理航道”主要向?qū)W生介紹一些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識;“心靈美文”通過播放與心理教育有關的文章,給予學生心靈的啟迪和人生的感悟。讓學生通過廣播,真切領會到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以自信、樂觀的心態(tài)戰(zhàn)勝挫折,迎接美好的明天。
總之,對于中學生,尤其是住宿的中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素質(zhì)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配備專職的心理教師,可以說是教育管理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覃志方.肇慶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現(xiàn)代康復,1999(3):793-794.
[2] 鄭利豐.中國學生心理衛(wèi)生情況調(diào)查[J].中國校醫(yī),2000(4):294-295.
[3] 張柏芳,宋娟.廣州某校住宿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校醫(yī),2007(4):404-405.
[ 責任編輯 李愛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