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瑜
摘 要:初中生物感悟式教學要遵循合作、鼓勵、創(chuàng)新、開放、目標等原則,分為感受、感悟、提升三個階段,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培訓,要注意所設置問題的合理性等。
關鍵詞:初中生物;感悟教學;原則;階段;注意
【中圖分類號】G633.91
一般而言,文科才談感悟,理科似乎不必談感悟。但事實上,理科也需要感悟。本文所談的感悟教學,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要求進行反復實踐操作,從中能過感悟而獲得知識與經(jīng)驗的教學模式。感悟教學模式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存在價值和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突顯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得到了教育行業(yè)的普遍重視。不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理論提出的時間并不長,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具體的操作。本文擬結(jié)合實際就這種教學模式的具體施行原則和需注意的相關問題談一些看法。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感悟教學施行原則
(一)合作原則
感悟教學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遵循合作共進的原則,包括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特別是生生合作,決定著感悟教學的最終效果。為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之前,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每一組中,成員之間最好能在興趣、特長、性格、習慣、能力等各方面形成互補。要盡量確保每一組中都有活躍分子和能力強的人,確保每一個后進的學生都能在組內(nèi)找到良好的學習參照和帶頭人。合理調(diào)配分組完成后,學生之間在實踐中就能切實進行良好的合作,在合作實踐分享感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終共同進步。
(二)鼓勵原則
初中生仍然處于認知發(fā)展階段,雖已處于青春期,但心智并不完全成熟,仍然期待受到周圍人的肯定。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實踐活動中適時地給學生以鼓勵,使學生獲得精神動力,不斷將實踐工作做得更好。比如在生物解剖實驗中,需要學生特別細心,在各組進行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適時給學生以鼓勵,讓他們加班小心仔細,爭取實驗結(jié)果最佳。
(三)創(chuàng)新原則
感悟式教學要以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為最終目標,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要怕犯錯。要注意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要求和特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實踐的新方法、新策略。
(四)開放原則
感悟式教學要求師生教學活動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將視野擴展到學校、社會、家庭、自然等。特別是自然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理解生物知識的寶庫,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走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觀察生物、學習生物、掌握生物知識。
(五)目標原則
感悟式教學不能隨性進行,而要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特定的目標去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并引導學生按目標指引去思考和感悟。如果學生的感悟沒有目標,就是盲目的感悟,這樣的感悟?qū)W生當然也有價值,但至少不符合教學的價值取向,而且單位時間內(nèi)學生獲得的感悟相對較少,效益較低。
二、初中生物感悟教學的實施
一般而言,感悟式教學的實施要經(jīng)歷“感受——感悟——提升”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前后相接,缺一不可。下面就三個階段具體談談。
(一) 感受
感受階段主要是課前,一般是教師設置特定疑問懸念,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完成“導學案”中的預習目標,獲得對相關知識的初步感受。這樣的過程有兩個作用:一是學生通過自主預習,達到對所學新知的整體感受,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必然產(chǎn)生問題,帶著問題上課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正符合了生本教育體系的教學論提出的“先做后學”的理論?!跋茸龊髮W”是由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決定的。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們的認知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先做后學”反映了學生合量的腦神經(jīng)活動過程。學生對缺乏感知和表象的知識是不可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他們不能理解對事物的抽象,既使他們可以形式地記住一些東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暫的。學生繼之于感性認識,會跟著要求進行理性認識,進行更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認識,所以教師應當讓學生盡量先做,讓他們的頭腦充實了再把知識變成理性的條文。二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完成的“課前準備”,可以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在此基礎上再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重難點及進度,做到“以學定教”。
(二)感悟
初中生物感悟式教學中,感悟處于核心地位,是整個教學模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決定著整個教學模式的最終成敗。這個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diào)動思維和相關智力活動的參與,主動解決相關問題,從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獲得靈感和思考,形成感悟。學生通過深入知識的內(nèi)部,領會知識的內(nèi)涵及發(fā)現(xiàn)知識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規(guī)律,拓展知識的生命,來達到對知識的整體感悟。同時用集體學習的動機促進內(nèi)化的方法,使知識與思維、情感、態(tài)度真正成為學生生命的有機成分。
(三)提升
所謂提升是指在前兩階段基礎上對所感悟的內(nèi)容進行的提煉過程。提升主要通過相關練習來完成,也是一個鞏固的過程。為了有效檢驗學生感悟所獲得的知識,教師要精心設計好相關問題,并在適當時候出示給學生,以檢驗學生感悟的成果。這是一個必要的訓練過程,通過有效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感悟程度,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以上三個階段并沒有截然分明的界線,而是前后相貫的過程連續(xù)體,教學中不要刻意強調(diào)階段分界,而要講究自然過渡。
三、初中生物感悟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操作方法培訓。特別是初次使用感悟教學時,由于學生不懂得具體的操作方法,教學中很難按老師意愿進行操作,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培訓。“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個培訓可能會占用一定的課堂時間,但對后面的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要吝嗇這點時間,要對學生在操作規(guī)范、流程、方法上予以必要的培訓指導,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保障。比如初中生物預習有大預習和小預習,大預習是在假期對初中生物整本書進行瀏覽,或是在單元前對整個單元進行瀏覽。這利于學生對初中生物的知識進行整體構(gòu)建。小預習是在課前對課文進行精讀,并勾畫出重點概念、詞句等,并提出問題。這一點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
(二)過程中的問題需符合教學目標需要,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實際。不能夠設置空泛無意義的或脫離實際過難的問題。
綜上,初中生物感悟式教學要遵循合作、鼓勵、創(chuàng)新、開放、目標等原則,分為感受、感悟、提升三個階段,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培訓,要注意所設置問題的合理性等。
參考文獻:
[1] 陳江文.牢記“五要一關愛”輕松解決初中生物探究題.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1).
[2] 楊世德.概念關系圖對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影響.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2).
[3] 徐樹好.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新課程:教研版,20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