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凡
【摘要】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游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社會競爭的壓力使得幼兒的游戲活動也被充當成教育活動,使得幼兒的游戲精神得不到發(fā)展而出現(xiàn)缺失。文章對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進行了分析,并對游戲精神的重建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夠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精神;缺失;重建途徑
一、引文
如今的幼兒教育中,將游戲當作幼兒在娛樂的同時提高知識與技能的手段,導致幼兒游戲充滿控制和對知識、技能的追逐。這樣的游戲,根本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游戲,只不過是相對好玩的教育活動,它忽略了游戲的內在精神。同時,現(xiàn)在的幼兒園教師過分地追求游戲形式,只在乎游戲的工具價值,對于幼兒的游戲精神根本起不到培養(yǎng)作用。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游戲的自由性、創(chuàng)造性、快樂性得不到發(fā)揮,游戲成了強加于幼兒的教育活動。這對于幼兒的成長來說,無疑是可悲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幼兒教育中的游戲進行改革,使游戲的基本性質能夠得到發(fā)揮,而不是純粹地利用游戲來“訓練”幼兒,要讓幼兒教育中的游戲精神得到重建[1]。
二、游戲精神
(一)游戲精神的內涵
根據(jù)幼兒專家的調查,兒童在游戲中能夠獲得幸福感,并且游戲能滿足幼兒成長生活中的需要。因為兒童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發(fā)、沒有功利性的活動,它并不是在教師或其他人約束下進行的他人意志活動。真正的游戲能夠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使其變得更加快樂,對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梢哉f兒童的所有快樂都來自游戲精神,它在整個幼兒階段都起到參與作用,但是游戲精神又不僅是童年生活與發(fā)展的產物,它還能夠給兒童的生命和成長創(chuàng)造一種自由、和諧的精神向導。
(二)游戲精神的特點
很多人說到兒童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可愛。這是因為兒童身上有一種隱性的光芒,兒童總是有許許多多奇思妙想,常常能夠說出一些大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話語,其實這就是幼兒游戲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在發(fā)揮作用。但是有的成年人總是會教導兒童這樣說是不對的,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事不能做。教師在課堂上也總是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回答出同一個答案,卻并不想聽學生心中不一樣的看法。就是因為這種事情在兒童成長生活中經常發(fā)生,所以很多的兒童在漸漸長大之后身上的光芒逐漸地消失了。想想在游戲精神還存在兒童身上的時候,游戲中的兒童總是能夠樂此不疲地想要探索新的世界,從任何普通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其奇妙的樂趣。在游戲中,兒童能夠忘記一切,肆意地享受快樂的感覺。
游戲精神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自由性。與其說游戲對于幼兒是一種外在的活動,不如說其實它是兒童內在精神的一種表達。兒童在游戲中掌控著游戲的主導權,想要怎樣玩耍都可以。在游戲中,兒童才能夠不受外面現(xiàn)實世界的各種約束。兒童的游戲都體現(xiàn)了自由開放的精神。在游戲中,兒童恰恰也是追求這種自由的感覺,所以兒童游戲本質上也是兒童自由的表現(xiàn)。兒童在游戲中無論身體還是心理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并且游戲也是解放兒童天性、精神的最好詮釋。幼兒教育與游戲是不可分割的,游戲精神是兒童游戲中的靈魂。可以說,沒有游戲精神的游戲,只能是一種有形式的活動,只有追求愉悅、自由與創(chuàng)造精神的才是真正的游戲。
三、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缺失的現(xiàn)狀
(一)創(chuàng)造性的缺乏
兒童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在教師身上,因為教師本身就缺乏創(chuàng)新。一些教師總是將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看得太重,使得兒童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出現(xiàn)封閉的特性。兒童像提線木偶一樣,一舉一動完全按照教師的要求,逐漸成了沒有一絲自己想法的人。教育的目的不是復制、粘貼一樣的學生。每一個兒童的心理都住著一只小精靈,所以他們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獨立的,有多少兒童就有多少不同的聲音。教師的觀念應該進行改變,并不是只有聽話、講禮貌、遵守規(guī)矩的小朋友才是好孩子。教師總是想讓所有學生都回答同樣的答案,所以現(xiàn)在的幼兒教育已經成了一種復制的教育模式。這種復制教育是違背游戲精神的,在這種古板的教育模式之下,真正的游戲是不存在的,兒童也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
(二)兒童自由的缺失
一般的幼兒教育中,教師經常會提問兒童“對不對”“是不是啊”“能不能......”等問題。對于這類問題,兒童只能夠回答“對”“是”“不能”這樣簡單的字詞。這些問題對于兒童的思維并沒有什么啟發(fā)的效果,有時反而會限制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讓兒童的思想漸漸地走進教師設置的一個個圈圈之中。兒童與教師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平等,兒童沒有任何平臺和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兒童想要用紙板做一個熱氣球,教師總會明確地告訴他:“你用紙板是做不成熱氣球的?!眱和砩系墓饷⒘ⅠR熄滅。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兒童的設想還沒有最初的實施計劃,就被告知不可能,夢想還沒有發(fā)芽就被掐斷了。幼兒教師有時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約束兒童的自由。如果真的想要將自由還給兒童,首先教師的心理必須是自由的,能夠和兒童一起大膽地設想,陪伴兒童去創(chuàng)造自由的世界,讓自己也能獲得自由生活的方式。
四、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缺失的原因
科技的發(fā)展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xiàn)在的兒童對于一些以前的游戲往往接觸不到了。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讓人們在物質生活上有了更進一步的追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們過度地依賴科技,使得在教育的領域中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漸漸地失落。這種科技主義的精神倡導,已經慢慢地向幼兒教育滲入,讓幼兒教育變成了一種成才手段的教育模式,幼兒教育的本質漸漸被人遺忘,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含義。游戲是幼兒在幼稚園中主要的活動,但是現(xiàn)在的兒童游戲常常帶有一種功利性,失去了本身的快樂意義。教師忽視了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的體驗精神,對于游戲存在產生一定的誤解,從而認為游戲沒有任何的價值取向[2]。
五、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重建途徑
(一)關注游戲活動中的精神
接受幼兒教育的孩子一般年齡都在3至7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常常會說出一些天馬行空的話語。其實這是幼兒想象力豐富的體現(xiàn)。幼兒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讓孩子的精神得到成長,思考問題的層次能夠更進一步提高。我們不應該扼殺孩子的天性,應該讓他們自由地發(fā)展。重建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游戲精神應該從幼兒教師開始。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的時候,不應追求孩子學到了什么,而應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游戲快樂、自由的精神。比如在開展舞蹈游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自由發(fā)揮,不要規(guī)定死每一個幼兒的動作。讓他們用標準的姿態(tài)進行游戲,那么孩子會不由得產生疲憊感。應該隨幼兒發(fā)揮,只要幼兒能夠共同參與到游戲中,那么這個游戲就是成功的。因為幼兒在游戲中沒有規(guī)則的束縛,他們會用自己的大腦想象自己該如何表現(xiàn),從而明白一個人是無法完成游戲活動的,要依靠大家的努力才能成功。在一次次的游戲中,幼兒就加深了對游戲自由、快樂精神的體會。
(二)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
幼兒游戲應該包括實體性的游戲和抽象性的游戲精神,游戲精神是開展游戲的本質內容。為了確保幼兒教育中能夠有真正的游戲活動,國家應該對幼兒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比如,不允許教師在幼兒教育中有超過兒童年齡限制的教學活動,每天保證有一到兩次的幼兒游戲活動等。幼兒園的領導也要做好相關工作,對幼兒教師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允許教師在自己的班級中根據(jù)幼兒的情況選擇教育的內容,在游戲實踐中保證游戲精神的落實。
(三)增強幼兒教師的游戲觀
游戲觀是人們對于游戲本身的看法,幼兒教師的游戲觀與教師在學校中接受的知識有一定的關系。幼兒教師應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有益于兒童的發(fā)展的游戲活動。比如“找不同”的游戲活動,既讓孩子玩耍的愿望得到滿足,又讓他們的觀察能力在潛意識中得到發(fā)展。在玩中學習,幼兒的教育也會有高的效率產生[3]。
六、總結
游戲精神相當于游戲的靈魂,正是因為游戲精神的存在,才使得幼兒熱愛游戲,游戲中的幼兒無疑是幸福的,游戲能滿足幼兒的成長需要和身體活動需要。在幼兒園內,教師要讓幼兒來主導游戲,而不是教師自己一味地控制游戲進程,這樣雖然可以使幼兒多掌握一點知識,但是對于幼兒的精神成長卻起到了反面作用。希望本文的探討能夠在幼兒教育中幫助幼兒重新構建自己的游戲精神,使幼兒的未來多一股探索創(chuàng)新的勇氣,也使幼兒對于未來充滿憧憬。
【參考文獻】
[1]韓瑞敏.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重建[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6.
[2]黃進.游戲精神的缺失:幼兒園教育中的反游戲精神批判[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6):76-83.
[3]魏嫻.幼兒教師游戲精神缺失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