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杰
【摘要】隨著作文教學的發(fā)展,有許多教學方法受到限制,怎樣有效教學成為初中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許多一線教師也重視了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本文基于初中教學的地位和功能進行研究,為初中作文教學提出了相應的有效性策略,為作文教學服務。
【關鍵詞】初中 作文教學 有效性 探索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81-02
一、初中作文教學的地位和功能
作文教學方法,我們探索過很多,也思考過很多,但實際的效果常常令人不樂觀,甚至迷失方向。很多人說“我們現(xiàn)在的作文就是讓學生帶著鐐銬在跳舞?!?、“作文真的沒落了,語文沒落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告訴我首先要改變作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思想。用科學的作文觀來武裝教師的頭腦,我們要弄清楚作文是什么我們在今天的生活中為什么要寫作文以及怎樣才能寫好作文的問題同時要明白作文的地位如何界定作文有哪些功能這些問題決定了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教學生寫作文。長期以來,我們對作文的理解過于狹隘,很多老師認為作文就是要歌頌社會生活中的美好,揭露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方面,于是我們習慣了學生作文中的假話連篇習慣了學生作文只能表現(xiàn)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一旦出現(xiàn)不“健康”的、不“和諧”的聲音就要立刻制止。路漫漫其修遠兮,作文教學依然負重前行。“新課標”提出作文教學“要盡可能減少學生寫作的束縛,要求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其實是給長期以來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當頭一棒”,也是針對病態(tài)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開出的一劑良方。只有取下學生頭上的“緊箍咒”,學生才能在作文當中放開身心來寫。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寫出真正感動人的、再現(xiàn)時代和社會真實的好作品。
二、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學策略
1.明確課標具體要求,教授作文基本知識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好作文指導課,教師首先要明確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寫作目標共有十點,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對此用心鉆研,做到心中有數(shù),全面系統(tǒng)地重點把握。教師要在全面把握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作文基本知識傳授。如記敘的技法、描寫的技法、抒情的技法、說明的技法、議論的技法和構思的技法。教授這些方法要做到有的放矢,每次作文指導,教師要將這些有關寫作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全面統(tǒng)籌安排,或講解或提示。
2.激發(fā)寫作興趣,讓學生“愿寫”
興趣和愛好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原動力,學生一旦有了寫作的興趣和愛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滿腔熱忱地進行作文訓練。以題激發(fā)。設計可寫性、新穎性、啟發(fā)性的作文題目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表達愿望。以情激發(fā)。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時應當設計、渲染出一個較強的情緒場,如設計激情洋溢的導語,利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等,讓學生在強烈的情感場作用下激發(fā)寫作熱情。以境激發(fā)。設置特定的情境,以喚起學生的回憶,啟迪他們的想象,觸發(fā)他們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以物激發(fā)。特別是在說明文訓練時,教師可以將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再配以恰當?shù)慕庹f、指導,以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
3.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葉圣陶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不吸收豐富的養(yǎng)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多讀”。初中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不論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還是含蓄雋永的詩歌,對學生的寫作都有幫助。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多背、多寫文章中的妙語佳句、精彩片段,并且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課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志來獲取更多的素材。一本書就是一個豐富的世界,讀書就是與作者面對面的對話,因此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拓展他們的視野,能使他們在更大范圍內積累習作素材。但是現(xiàn)在的課外書浩瀚如海,精華與糟粕并存,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幫助他們選擇,防止一些低級趣味、不健康的書籍進入學生的閱讀視線,而給他們帶來的不良影響。學生在讀書后做好積累工作,人人準備一本閱讀摘抄本,隨時摘錄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或寫下閱讀后的感受、體會,使他們讀書時有更明確的目標,并組織學生定期交流,通過讀、摘、寫、談的系列活動,使學生“日積月累,方能生悟”。
4.指導學生模仿,吸取他人寫作的成功方法和經(jīng)驗
寫作需要生活,需要思想,而初中生的生活面還較窄,思想尚不夠成熟,還不可能形成一套具體的系統(tǒng)的寫作方法,以及對于生活的看法和觀點。因此,學生在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活動時,還需要廣泛吸取他人寫作的成功方法和經(jīng)驗,就像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先必須從臨摹開始,摹仿句子、段落,摹仿篇章、語言,摹仿結構、立意等。比如在教授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我就要求學生模仿第二自然段對自然美景的描寫及后面對捕鳥過程的精準的動詞描寫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中讓學生學習課文的結構模仿……這些模仿,為學生寫作夯實了基礎。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只要我們教師細心指導,一定會有很大收獲。
5.重視批改,改進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法
好文章是寫出來的,但仍需要做修改,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法即精細批改耗時耗力,既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對學生也無多大幫助。如何改變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批改方式呢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做嘗試有選擇性的批改。即挑選出幾組有代表性、典型性問題的學生作文,進行分析、指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范例,給學生啟發(fā)性的講評指導。當場閱讀面改。對于當堂完成的作文,教師可以采用瀏覽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問題面改,如果時間不夠,可利用課余的分散時間,尋找學生面改,這樣教師就不會有長時間批改的勞累,又可以加深學生的寫作印象,激發(fā)他們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劉東梅.農(nóng)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探究,才智,2016/06
[2]朱培林.淺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1
[3]王麗紅.以學生為主體探究初中作文教學的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16/08endprint